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章 裁與屯

來到河堤上,在柳樹下朱明忠看著那流淌的河水繼續說道。

“在鄉軍人,無須納糧,無須服徭役,其在鄉是為保衛鄉里,本身就是日夜服役,所以,無須再服其它徭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相比于田賦,對於尋常百姓而言,最大的負擔是徭役,徭役包括裡甲正役和雜役。雜役是供地方官府役使的差役,由裡按戶等派遣。後因里長徇私作弊,徭役負擔不均。弘治、正德年間,除親自服役者外,一部分徭役折成銀兩繳納,前者叫力差,後者叫銀差。力差指應役戶親身充役﹐名目常見的有皂隸﹑獄卒﹑門子﹑馬伕﹑驛館夫等﹐多在近地承當,除優免物件有名役特權外,其它人一律當差,而銀差行於弘治﹑正德年間﹐即應役戶繳銀代役﹐每名折收銀若干,僱人充役。名目主要有歲貢﹑馬匹﹑草料﹑工食﹑柴薪﹑膳夫折價等,多由下戶承充,派在遠地。力差與銀差的編派原則是丁多則力差﹐糧多則銀差。

所謂的日夜服役,不過只是朱明忠的一個藉口罷了,劉燦當然不會捅破這一點,更何況,他想聽大王想法。

“這東北的土地不下億萬畝,若是想變東北為郡縣,為內地,非得移民不可,而想要移民進駐,就非得穩定地方,如此,勢必大量駐軍,若是駐軍過多,勢必又會令遼東為朝廷負擔,所以,只有推行軍屯,才能避免朝廷為遼東所累,而這種軍屯,若是按舊法推行,他日軍屯勢必敗壞,如此屯兵自然也就成了泡影。”

大王的話讓劉燦深以為然的點頭道。

“大王所言甚是,這軍屯之法,實非長久之道。不知大王所言軍屯,又是何軍屯?”

現在劉燦整個人都變得極為好奇,既然大王知道軍屯並非長久之道,為何又暢談軍屯?

“此軍屯非彼軍屯,孤以為,軍屯敗壞,歸根結底,無非就是兩點,一是土地兼併導致軍戶失田,而淪為佃農。二是軍戶世代分家,導致屯田崩壞,田宅日少,役者為役所累。所以,想要解決軍屯的問題,就要從這兩個方面著手。”

大王的話讓劉燦自然想到現在於江北推行“功田”,似有所悟他立即急聲說道。

“莫非大王是有意於東北推行功田制?”

功田制是江北最為特殊的則例,顧名思義,功田就是給因傷殘退役計程車兵以及以及陣亡士兵家眷的土地,按則“功田則例”功田優免,對此雖說有阻力,但最終還是為人接受,因為受功田的要麼是因傷殘廢的兵士,要麼是陣亡士兵家眷,如此或殘或寡孤,自然不能服徭役。

劉燦自己都沒有注意到,他的語氣顯得有些驚訝,顯然,在他看來,他壓根就沒有想到,大王居然打算在東北推行“功田制”,功田制可不僅僅只是免服徭役那麼簡單,除免徭役之外同樣還免除田賦。雖說不過只有區區百畝至多兩百畝,可是按《優名則例》來說,卻比秀才監生的80畝多出許多。

而現在,一聽說要把“功田制”推行到東北,甚至放大到六十萬兵士的身上,深知當初推行“功田制”曾經遭受阻力的劉燦,自然會如此的驚訝。

“沒錯,正是如此!”

面對劉燦的詢問,朱明忠完全不加絲毫掩飾,直截了當的道出了他的打算。

“非但要推行“功田制”,而且還會以軍功授田,嗯,基本就等於復秦漢時的“名田制”,有軍功者根據其軍功授田畝,房屋,當然,這田畝,房屋只在地廣人稀的地區授予,比如像東北、西北這樣的邊地,至於關內,非是傷殘兵士或者陣亡兵士,一率不授田於原籍!”

大王的話落入劉燦的耳中,讓他的驚愕之餘,更是朝著周圍看去,直到看到那些護兵都站在數丈之外,他才放心的鬆下一口氣,唯恐這番話傳出去會惹出什麼亂子來。

“大王,是想借推行“功田”穩定邊地,以“功田”為餌,使兵士心甘情願的願意留守於邊地?於邊地屯田?”

深知一口氣,深知大王性格劉燦繼續試探道。

“想來,這邊地的“功田制”必定不同於內地,若是如內地一般“功田不納”,如此,無賦無役,這邊地官廳、駐軍又如何維持?”

儘管之前大王已經提到“免其徭”、“免其賦”,但劉燦還是想要弄清楚大王的做法。

“既是功田,自然是如內地一般,免其徭、免其賦!”

笑看著劉燦,朱明忠反問道。

“怎麼,難道功田還有兩種功田嗎?”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