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韓清瀾醒來時人中隱隱作痛, 想來是被掐人中掐醒的, 睜開眼看到的是充滿擔心和內疚的林妃,仔細瞧,似乎還帶著點審視的意味。
往周遭一看, 還是在佛堂中,身下墊了幾個蒲團,看來是沒死。
“他已經走了。”林妃似乎也不知道什麼, 扶著韓清瀾起來,遲疑著道:“他不知道是你, 而且, 他有他的苦衷。”
韓清瀾心道, 秦湛是什麼樣的人, 知道是她也一樣會下狠手的, 而且他當然是有苦衷了, 身為皇子卻和庶母不清不楚,那是多大的罪?
也難怪他前世會虐母弒弟, 指不定就是被發現了馬腳。
“今日你看到的事,幫我們保密, 好不好?”林妃眼神哀哀地看著韓清瀾, “那日馬球場上相遇, 我就覺得你是個很好的姑娘, 卻沒有想到我們還有特別的緣分。”
這緣分確然夠特別了, 韓清瀾避開林妃的手, 林妃還要什麼來著, 化為了一聲長嘆。
“謝謝你。”這話有些艱難,但韓清瀾還是感謝林妃,秦湛既然放她一馬,那必是林妃的情。
韓清瀾不知自己怎麼走回的西配殿,一路上想起秦湛前世的狠辣手段,想著林妃和秦湛執手相對的情景,又想起秦湛在蜀地時對她也曾溫文過……腦子裡紛亂繁雜,終歸是劫後餘生佔了上風,很快就平靜了心緒。
回到西配殿時,殿中的氣氛十分熱烈,眾位夫人正在張皇後要主持編修《節義列女傳》的事,秦畫一臉的百無聊賴,看到韓清瀾進來,一把將她拉到自己身邊,“你怎麼這麼久才回來?”
韓清瀾有現成的辭:“走岔路了。”
這時,一位坐在宴席末端的夫人起身道:“前人得好,餓死事,失節事大,咱們女子也不必修那些學問,最要緊的就是婦德和節義,皇後娘娘修這《列女傳》教化世人,當真是功德無量。”
這話一出,在場的夫人們都噤了聲。
本朝風氣對女子寬容許多,高門大家提倡女子也要讀書寫字,便是張皇後本身在閨中時也有些才名,她如今要修《節義列女傳》不過是為了博幾分名聲,既壓倒許貴妃,又為秦讓造些風聲而已。
在場的夫人們都心如明鏡,奉承時也不過兩句巧話,這位列席末尾的為著強出風頭,身為女子偏要貶低女子,實在讓人不愛聽。
“嘖,國子監祭酒好歹是個墨水含量很高的文職,鄭瑞海怎麼就好這一口呢。”秦畫撐著腦袋,斜睨那打扮得花枝招展,話不合時宜的夫人,自言自語道:“愚昧無知,品味低俗。”
這評語倒是很犀利,韓清瀾聞言不由笑了一下。
聽到國子監祭酒鄭瑞海時,忽然覺得有點耳熟,回憶片刻,問道:“鄭家是不是有個女兒?”
從四品的京官根本不在秦畫的交際層面上,但是秦畫卻想都不想就道:“有的。”
眼見韓清瀾不住地往鄭夫人那位置看去,秦畫隨口道:“你剛回京,不知道這一家子的事情,各家夫人們茶餘飯後常議論的。
鄭家大姑娘和她弟弟是先頭夫人出的,那位穿得跟個染缸似的人物,是鄭瑞海的續弦。這自古有了後媽就有後爹,鄭大姑娘姐弟兩個平日裡飽受欺壓,年前那個染缸生了個兒子,先頭的兩個就越發悽慘了。像這種露臉的場合,鄭大姑娘自來是無份出席的。”
這就對的上了,韓清瀾聽著,不由皺起了眉頭。
她前世經常悶在屋子裡看書打發時間,那時候張皇後主持的《節義列女傳》已經編修完成,往各勳貴人家賜發,她也曾翻過幾頁。
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就是國子監祭酒鄭家的大姑娘,春日上香途中遇到劫匪,被劫持一夜之後,雖然人被救回來了,但為了自證名節清白,趁著家中父母不注意,幾尺白綾吊死在房樑上。
在那一篇的末尾寫著,鄭氏女心懷明義,因此得以收錄進《列女傳》供世人傳頌,朝廷為了以示嘉獎,還賞了一個恩蔭官職給鄭家,並賜節義牌匾及金銀若幹。
前世看到這裡,韓清瀾就很替鄭大姑娘不值,活著不比什麼都強?再看如今這情形,生哀死榮不,拿命換的東西還都便宜了後娘。
宴會一直到酉時末才結束,應酬交際畢竟是個費心神的事兒,夫人姐門也都有些困頓了,一股腦全往宮門去尋自家的馬車。
韓清瀾挽著韓清音,拿帕子捂著臉打了個呵欠,聽旁邊有個姑娘道:“方才太妃娘娘賞我的這個是綠色的吧?”
因為她音色清脆悅耳,韓清瀾和韓清音就不由自主看了過去,這一看倒有些驚訝,那姑娘側臉像極了韓清茹,只是臉上的神情活潑明麗,全然不是韓清茹那種弱柳扶風的氣質,表情一動起來就全然不像了。
那姑娘察覺韓家姐妹在看她,誤會了意思,揚一揚腕上的一串珊瑚珠串,問道:“莫非又錯了,其實是紅色的?”
那珊瑚珠串確然是正紅色的,韓清音和韓清瀾面面相覷,那姑娘自個兒先解釋起來:“我在分辨顏色上有些不足之症,夜晚光線不好的時候尤其分不清,是孃胎裡帶出來的毛病。”
“不過也沒什麼太大的影響。”那姑娘放下手腕,笑道:“我叫常曉月,是陽武伯家的女兒,你們呢,怎麼從前沒見過?”
常曉月雖然自陳了短處,臉上卻並無陰霾神色,與之相處實在叫人舒坦,韓清瀾和韓清音就順著也報了自家的姓名。
韓家初回京城,正月裡忙著到處走親戚,一直到二月份才閑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