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飄向白馬寺方向,不知何時幾人已是在船艙呼呼大睡。
第二天船靠在岸邊良久。
花美香兒詢問路人:“前面是哪裡?”
“白馬寺”。
上了岸後,李白和崔顥在前,唯有花美香兒踟躕不前。
忽聞耳畔傳來一陣清晨鐘聲,頓時江畔眾人全部停下腳步細細地側耳聆聽。
一行人走了沒有多遠,神都洛陽城外周遭清溪縈迴,水聲潺潺,臨山建館,依水而居,挖湖開塘,周圍幾十裡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江水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洛陽人身穿綾羅綢緞,身戴珠玉瑪瑙,往來不絕,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很是享受現在愜意生活。
恰逢風和日暖,桃花灼灼,柳絲嫋嫋,樓閣亭榭交相輝映,蝴蝶翩躍飛舞於花間,小鳥啾鳴,對語枝頭。
此刻前面人群沸騰很是熱鬧,李白等人隨著人流追去。
剛沒走幾步,只見一座寺廟前站滿了圍觀人群。
李白詢問路人:“前面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大家如此著急?”
“聽說昨晚白馬寺出事了”。
有人道:“聽說白馬寺大殿內的佛像突然流淚”。
繼續有人道:“看來這白馬寺也是不太平,難道世間有什麼不鳴的冤屈”。
……
面對路人的七嘴八舌,李白急忙上前檢視一番。
等到了白馬寺跟前,人山人海的擁擠不堪,根本擠不進去,只能待到人群散後再一探究竟。
日過當頭,烈日灼心。
人群此刻才緩緩地退去,一方大門上書寫著三個鎏金大字:白馬寺,青磚綠瓦紅牆,門前左右屹立著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不無兩樣,雕刻的栩栩如生,一派佛家重地莊嚴肅穆景象。
李白笑道:“大漢第一古剎伽藍寺,遙想當年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第一部梵文經書《四十二章經》”。
崔顥呼之欲出道:“伽藍寺是佛教祖庭,我等有幸來此走一遭也不枉此生,更何況我們還有更特殊的事情要辦”。
李白猛地想起洛神仙子臨走前的懇求,一行人不敢耽擱片刻直接進的裡面一探究竟。
剛一踏進白馬寺的大門,頓見大殿之內的蒲團之上打坐的沙彌們誦唸往生經文,木魚聲聲,梵音隆隆,猶如排山倒海般淹沒向幾人。
走了沒有幾步就被小沙彌攔在門口,李白詢問:“小師傅你這是為何不讓我們進去?”
小沙彌雙手合十道:“現在正是禮佛之時,方外之人不可打攪,待到禮佛完畢我再引領施主拜佛燒香”。
見狀李白也不敢強行硬闖,畢竟佛門重地不可造次,之後在小沙彌帶領下來到一所禪房內歇息片刻,隨後掩門而去只剩幾人,閒來無事的李白坐立不安,出的門口,在寺院之中閒庭漫步,走了沒有多久,前面顯現出一方假山,亂石堆砌地周圍有一個極小的入口,僅容一人側身透過,李白很是好奇,剛要抬腳上前,不料後面走來一人,有禮道:“施主,我是本寺的住持,此地萬萬不可擅闖”。
回過頭的李白這才看的清楚,原來是一個慈祥和睦的老和尚,手持念珠,脖頸帶著一串佛珠,身披錦襴袈裟,李白歉意道:“對不起大師,是我對白馬寺充滿好奇,所以想進去隨便看看”。
嫣然一笑的住持道:“施主,請隨我來,這白馬寺可不是方外之人所能擅闖之地,還是讓我帶你到處遊歷一番”。
兩人正談話間,從遠處走來不空禪師,見到白馬寺的住持兩人同時施禮。
不空禪師道:“白馬寺乃是中原第一座古剎,今日有幸來此,真是佛祖保佑”。
住持回道:“善哉善哉,敢問大師從何處而來?”
“我從西天獅子國而來,特意遊歷東方天朝,目睹大唐佛法求取真經”。
雙手合十的住持笑道:“大師不遠萬里從天竺而來真是一路辛苦,今日有幸來到本寺,我定要與大師探討佛法精妙”。
不空禪師回禮,而後在白馬寺住持的帶領下幾人朝著大雄寶殿走去。
還沒踏進大門,白馬寺的僧侶全部去而復返,尤其是看到西域高僧駕臨,紛紛聚集在門口圍觀。
住持和不空禪師坐在佛像之前,二人相視一笑,盤膝坐下,手持念珠,不言不語,雙眼微閉,口中低聲念著梵文誦經,李白和崔顥不解,二人為何如此,其他一干眾僧看的明白,佛家講求的是參禪悟道,唯有靜心禮佛才能參透佛法的精妙。
一炷香燒完了,二人還是紋絲不動,李白有些不耐煩了,看著二人面對著佛像,竟然巋然不動,不免心煩意亂,毫無心思的離開了大雄寶殿,僧侶們還是仔細的旁觀,絲毫不敢發出半點聲音,生怕驚擾到二人的清修。
李白等人離開了大殿後,在白馬寺觀賞開來,面對中原第一古剎,不免充滿了好奇,尤其是洛神仙子的囑託,絲毫不敢懈怠,時不時的注意周圍的環境。
崔顥譏笑道:“李兄難道對此地有什麼高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