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什?”
“黑骨舍利子?”
李白連連地追問一番。
老方丈頓了頓,然後正視道:“此事說來話長,容我給你慢慢道來,在很久以前,鳩摩羅什乃是西域龜茲國人,從小天資聰穎才智過人的鳩摩羅什長相英俊,他是第一個出家人娶妻生子的僧人,而且娶得是龜茲王國的公主,不僅破了色戒,但好景不長,或許是鳩摩羅什得到了佛祖懲罰,龜茲國公主不久於人世,面對如此不吉利之人,龜茲國將其逐出國門之外,面對曾經無上榮耀,一瞬間放下一切,空空如也,鳩摩羅什久坐七天七夜來以此紀念亡故的妻子,之後他沿著古絲綢之路東行踏上中原之路”。
“後來鳩摩羅什怎麼樣?”
哀嘆一聲的老方丈苦色道:“歷經千山萬水的鳩摩羅什到了中原大地,受到當朝皇帝接見,不禁為他開設寺院,而且特許其隨意出行皇宮禁苑,在此期間鳩摩羅什翻譯出無數佛經,最著名莫過於《心經》,時至今日還是佛門僧侶口口傳頌”。
“可是佛家舍利子不是金色,他的舍利子為何被稱為黑骨舍利子?”
老方丈嘆氣道:“歷經多年鳩摩羅什還是過不了情關,思念亡妻愈發的日久加深,直至無法自拔,皇帝知曉後,特此為其挑選數百名民間絕美女子,希望能為其緩解亡妻之痛,但是鳩摩羅什拒絕了皇帝美意,豈料大發雷霆之怒的皇帝當即將其處死,可是卻為時已晚,鳩摩羅什思念亡妻早已是肝腸寸斷,心如死灰,浴火焚身,化為鴻雁隨風而去,時至今日在慈恩寺後面時不時還能聽到鴻雁啼叫,那是鳩摩羅什思念亡妻的呼喚和深情,而那黑色光芒就是鳩摩羅什燃燒盡的最後一顆黑骨舍利子”。
“敢問大師為何鎖住此地,為何不讓人進去參觀一番?”
老方丈沒有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搪塞道:“施主這裡埋葬太多孤魂還是不要擅闖,否則沾染了邪氣對你自身不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出家人不打誑語,大師為何口不擇言,既然如此你不說那我就不客氣了”。
同時話音一落,李白縱身一躍,來到牆外。
慈恩寺老方丈只是暗暗地嘆息數聲,沒有跟蹤李白一起進去。
只是牆外傳來一陣梵音:“阿彌陀佛,施主保重”。
然後伴隨著沉沉的腳步聲,老方丈走遠了。
李白環視一圈,周遭黑漆漆的荒無人煙,雜草蓋過頭頂,斷壁殘垣處風聲鶴唳,一股膽寒襲上心頭。
剛剛平復下心中的膽怯,可是一聲鴻雁尖鳴打破周遭的靜謐,嚇得李白差點叫出聲來。
抬頭望去,那是一座七層四簷方塔,冷風陣陣,吹驟的簷角風鈴搖來搖去,早已聽不到往日悅耳聲音。
邁出第一步的李白直至殘塔前,仰頭間,陡立的塔殘破不堪,狂風過後已是搖搖欲墜,塔下早已沒了塔門。
李白剛進的第一層,裡面早已堆滿了厚厚地塵土,周圍掛滿了蜘蛛網絲以及懸掛布條,黑黝黝的看不真切。
沿著臺階上的第二層,上面雖然沒有第一層破爛不堪,但是都相差無幾,空空如也的別無長物,只有年久失修的佛龕和佛像,還有彩繪佛陀失去往日壯觀。
沒有多看一眼李白繼續爬上第三層,乾淨些許,第四層更是如此,一口氣直上六層。
眼看到了七層,李白有些激動和擔心,無法預知的一切。
剛踏上第七層,耳畔傳來疾風簌簌的響聲,又是一聲鴻雁的鳴叫。
咯噔一下的李白打起精神,小心翼翼的踏上第七層,上面空無一物,在牆壁上隱約間顯現出字跡,剛上前沒幾步,突然光子乍現身旁,急忙關心道:“公子小心”。
一道藍芒閃現嚇得李白失魂落魄,但看到是光子這才平復心中的惶恐,忙詢問:“這裡有什麼危險?”
“牆上雖然鐫刻的是《心經》,但是不要把它念出來,不然你會收到鴻雁召喚”。
“《心經》和鴻雁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光子解釋道:“《心經》是鳩摩羅什思念亡妻,也是對龜茲公主心聲,而鴻雁是無盡的長情訴說”。
李白湊近跟前藉著光子藍芒才看得真切,隱隱約約的字跡很是睹物思人,小聲地默唸: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捶,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菠蘿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不覺間,李白心中升起一股愛意,那是來自心底間最深處濃烈地愛充斥著自己。
光子關心道:“公子小心,相傳鳩摩羅什《心經》是魔咒,讀過《心經》之人都會變得鬱鬱寡歡,常常思念佳人,茶飯不思,最後思念成疾而傷神失魂,公子萬萬不可中了《心經》魔咒”。
聽聞後李白剛要止住,不料從牆壁上字跡閃現出一道黑光,李白驚歎道:“難道那是黑骨舍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