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是第二輪了,這一輪裡面如果甄嶽和劉志明沒有比較好的發揮,他倆的結局恐怕就不怎麼美好了。
依舊是徐熙顏打頭。
“下面開始我們的第二輪的比拼,有請風鈴!”
徐熙顏穩穩的走到舞臺中央,表現的很大方。
“風鈴,據說你第二首歌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對嗎?”
“嗯,有些歐洲,美洲音樂的風格融合了進來。”
現在整個世界主要就是三個語系。
漢語,作為整個世界官方通用語言而存在,整個東亞,南亞,東南亞。奧州,非洲,這些最早被當初明軍佔領的地方,或者原本太過落後,自身語言發展很是緩慢的地方,都是以漢語作為主體。當然,一些地區也保留了自己的特色語言,例如十一區,半島,都有地方性語言。
英語作為歐洲大區,美洲大區的通用語言。東歐地區還有斯拉夫語,歐洲中部也有德意志語,西部有法蘭西語,南部有義大利語等等。但是歐洲人基本都可以用英語和漢語互相交談。
第三大語系就是阿拉伯語。主要使用的是中東地區的居民。
原本1640年之前存在的一些小國的語言,已經漸漸沒落,直至成為歷史。例如古希臘語,古埃及語。波斯,女真,這些民族的文字都已經徹底成為了歷史。
雖然整個世界都是統一的,可各個民族之間依然存在紛爭,和安於現狀的華夏民族不同,歐洲人和美洲的人,經常鬧騰。他們的鬧騰也不都是反對華夏的軍事佔領,他們致力於發揚自身的音樂,文化,影視等方面,用盡各種方式,來儲存自己民族的獨立性。
於是世界上存在三個主流文化團體。第一個,當然是華夏文化圈,主體正在從古典音樂向流行音樂轉變之中。第二個就是歐美文化,他們的鄉村音樂,爵士樂,搖滾樂等等,都很有特色,也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特別是一個叫MJ,還有一個叫貓王的,經常玩一些超級花花的動作,什麼人體四十五度傾斜站立啊什麼的...第三個就是波斯阿拉伯文化圈他們的一些民俗和其他民族迥異,音樂也完全不同於其他地區,也相對比較封閉。
徐熙顏所說的融合了一些歐美地區的音樂風格,就是說的說唱。說唱在華夏還是一種新興唱法,或者說,很多人不認同它也是唱。不過徐熙顏既然打算推動這些“離經叛道”的東西融入華夏文化,當然就要把它們拿出來,讓更多的人認同它們,喜歡它們。
“那麼觀眾朋友們又有耳福了,希望這是一首不下於《信仰》的好歌!唔,這歌的歌名是不是又什麼深意呢?請聽《老人與海》!”
電子音的前奏這是徐熙顏之前不曾用過的,也證明了這首歌的不同尋常...徐熙顏輕唱道
秋天的夜
凋零在漫天落葉裡面
泛黃世界
一點一點隨風而漸遠
冬天的雪
....
“這是...在講一個故事嗎?”秋天的記憶正如那泛黃的相片,情人節的過往被,雪掩蓋,彷彿你我之間的一切。
“用一首歌來講述一個故事?倒也算新穎。”以前的歌曲大多是抒情散文,現代詩之類的格式。如果把《老人與海》也看做是詩,那就是敘事詩。
...
老人與海的情節
畫面中你卻依稀在浮現
然而地球另一邊
飛機帶走了我的思念呵
...
“這是...說唱!?確實是歐美歌手才常用的方式,沒想到,用中文說唱也可以做的這麼流暢...不過畢竟少了中文那種韻味,有些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