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八十二章
不過就是有數,方婉進去後,見到袁太妃,還是有一點出乎她的意料。
袁太妃的氣色不如以前,這個並不奇怪,但她精神還是很好,而且行動間還是雍容,看不出很大的改變。
這對於一個犯了大錯,被圈禁在宮裡,甚至有可能這輩子都再也恢複不了之前的生活的人來說,袁太妃有點太過於鎮定自若了,不管是氣色和心情,都有點太過於好了,她這會兒的神情甚至有點亢奮,不過這個倒是好解釋,畢竟她被圈禁快一年了,終於獲準見到自己的兒子,心情激蕩也是有的。
難道因為這一次太後娘娘的開恩,讓她覺得她還有翻身的機會?傷了皇上,這可是抄家殺頭的大罪啊,太後圈禁她,非常站得住腳,連皇上也沒說話的立場。
莫非她對皇上有信心到覺得過上幾年,事情冷了一冷,皇上還能念著她?還能把她救出來?或者是……方婉站在蕭重後面一點兒的地方,心想,大概是對這個兒子還不死心吧?
蕭重當然是希望自己的母親好的,但是他憑什麼能把袁太妃放出來?太後就是去世了,還有遺詔一說呢,說不定就把袁太妃一起帶下去了。
話又說回來,太後娘娘為什麼要開恩讓蕭重見她呢?真的是因為皇上求了情嗎?方婉很清楚,現在的情勢之下,太後娘娘只需要顧及皇上一個人就可以了,其他的人,都是討好她老人家的。
在這一場會面中,方婉既然不是主角,就不太開口,只是在心裡頭轉著這些念頭,順便觀察著袁太妃的神情,她隨著蕭重跪下磕頭,這殿裡站著八個監視的大太監,袁太妃甚至不能親手把他們扶起來,不能有任何接觸。
他們說話,中間隔了有快一丈遠。
但是袁太妃還是情緒很激動的,蕭重就要穩重的多,蕭重睜著眼睛說瞎話:“母親這些日子欠安,兒子心裡一直惦記著,只母親要靜養,不敢打擾,只每月送些藥材來,母親可賞收了?”
袁太妃剋制了一下,才說:“我看到了,你們都是有心的。”
她既話裡捎帶上了方婉,方婉就在凳子上略欠了欠身。
蕭重又道:“母親今後也只管安心靜養著,有什麼想用的,只管告訴兒子,今後好給您送來。前兒兒子成親,也沒敢驚擾母親靜養,只在宮外朝上磕了頭,這便和媳婦一起來給母親請安,也給母親磕個頭。”
其實這種見面,重點在見面上,話是什麼也不能說的,這已經算是額外開恩了。
袁太妃聽他這樣說,就開始拭淚:“你們好好的,不必惦記我,能早些給我生孫子孫女兒,報給我知道,就是你們的孝心了。”
她抽出帕子擦擦眼角,又說:“你們成親,我沒看見,也沒給媳婦添妝,今日難得你們進來,我有些東西給你們,都是我早年使的,如今也用不著了,你們拿著,也是個念想。”
方婉聽著,微微皺了皺眉,但轉念一想,她就沒推辭,只是起身道:“母親也不寬,您自己留著使也罷了,倒想著我們。”
袁太妃宮裡的宮女就捧出了兩個小的大紅描金喜鵲的木漆盒,因方婉進長春宮,丫鬟都不能帶進去,只留在院子門口,那幾個宮女就要捧到門口去,旁邊站著監察的太監上了一步,接過來。
他對蕭重說話的語氣還是很恭敬的:“奴婢須檢視一下東西,這是宮裡規矩,還請景王殿下見諒。”
蕭重點點頭,沒怎麼理會,這種規矩當然是必要的,別說宮裡,就是他的王府,府裡伺候人等出府都是必要查的。
方婉的眼睛看著袁太妃,見她泰然自若,不由的有點詫異,難道自己猜錯了?
這見面的時辰也不長,橫豎問起居,也沒更多的話說,又說了兩句話,旁邊站著的一個個子高瘦的嬤嬤就上前來請袁太妃了:“娘娘不能勞神,該歇歇了。”
這種情況下,最尷尬的是蕭重方婉都不好跟這嬤嬤說話,更別說打賞銀子了,這裡的規矩,跟之前那必定是完全不同的。
他們出了門,那監察的大太監也出來,把袁太妃賞的盒子交給了方婉留在院子門口的丫鬟,又回頭恭敬的對蕭重道:“王爺,奴婢擅越,請王爺隨奴婢去見太後娘娘回話。”
蕭重微微皺眉,那大太監手裡捧著一隻烏木套金雲頭簪子,這簪子不小,烏木外頭隔一指嵌著一圈金套,木質油潤光滑,雕工精緻,就是嵌的那一點金,略微有一點發烏,應該拆開來炸一炸了。
場面成了這樣,方婉就知道她先前心中的預感成了真,輕聲對蕭重說:“既然母後宣,自是不能怠慢了。”
太後在舊年冬天還是病了一回,但比往年的狀態好,新年裡還起來了,宮中設宴,她老人家也見了人,就是精神不濟,只坐著讓品級高的貴婦們磕了頭,就進裡頭去了,並沒有人人都宣進來見一見。
方婉就沒見到,只是聽段雙兒說是體虛怕冷,燒暖爐暖炕,再好的炭都有一點兒煙味,受不了,而且不敢勞神,實際上沒什麼要緊的,胃口其實比秋天還好一點兒。
春天看起來,老太太就果真有了點肉了,比起枯瘦的那個時候,看起來更慈和些,如今一個夏季過來,瞧著似乎清減了一點,態度還是很和氣的,兩人剛跪下去,就叫扶起來,又叫人搬凳子來。
她老人家也不跟蕭重多客氣,只是說:“你大婚那一回,其實我就想著你們第二日必定進宮來磕頭的,正好叫你們進來看一看,你們一起給她磕個頭,敬杯茶,也是她養了你一場,只偏巧那時候,你迎親的路上出了那樣的事,自是進不來,就只有罷了。這會兒你好了,也是個整生日,好歹是喜事,就叫你來看看。”
老太太嘆氣道:“你是個懂事的,從來不說,只我知道,你再怎麼著,到底是你親娘,你哪裡有不惦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