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4章 二伯(雙更)

張縣令上任後遣散了衙門奴僕百來人,但留了七八個日常招待。

章小水兩人一進衙門,連路都有粗使婆子和小廝笑著和他們打招呼。

眼裡都是崇敬的笑意。

章小水每個人都能喊出名字,日常招呼很是熟稔。

張縣令正和孫裡正父子盤算糧草,如今分工基本上是章小水負責軍事上,他們負責後方糧草以及動員鼓舞百姓。

甚至做好了被圍城需要多少糧草支撐,得出一個天大嚇人的數目,十萬石都只夠全城百姓吃大半年。

而城裡百姓人家,他們有餘糧,但也不多,每年四五月便是青黃不接,餓著肚子盼秋收。可圍城後,還有秋收嗎?

衙門糧倉的存糧只夠個把月開支的,孫裡正決定派兒子去外面買糧。

三人商量著,見章小水二人來,紛紛抬頭,愁苦的臉上才有一絲溫和的笑意。

張縣令道,“要我陪你們去嗎?我和安市縣縣令有幾面之緣。”

他說完臉色憋的脹紅,到底沒忍住握拳抵住唇角,嗓子癢意咳了出來。

連咳不止。

章小水很擔心他身體,臉頰凹陷消瘦,皮掛不住肉似的幹枯,唯獨一雙眼睛亮得很。好像在用骨血燃燒精氣,拼著一口氣和未竟的志向活著。

能陪去是最好的。

但是這樣的情況,如何受得住百裡遠的寒凍奔波。

章小水等縣令喝了口熱茶後,才道,“不用,您說下隔壁縣令和李江白千戶的脾性,和應該注意的事情。再寫一封公文給我們帶去。”

張縣令也知道自己身體情況,不過是昨天膝蓋濕透了,沒一會兒就換了棉褲,還是有些發燒。

他道,“安市縣距離我們這裡有些路況結冰不便,馬蹄套了防滑馬掌也不能疾行,你們現在中午出發,到安溪時已經天黑了。”

“李江白千戶,你們也知道原本是個駐守在安市安溪二縣的將軍,如今手底下只千人精兵駐守在安市縣。我們安溪縣兩三百裡外的高句麗城大河縣,原本是歸屬前朝的,後來被高句麗佔領,李江白的父親為了保住全城百姓歸屬了高句麗,後來李江白的父親死了,李江白便跑來從邊疆從軍,為新朝立了很多戰功,基本上現在安溪縣沒受到高句麗掠奪,還是李江白的餘威猶在。”

“他的處境很尷尬,不受重用。為人很豪邁爽朗,胸有溝壑氣度,只一心收複大河縣。同樣的,他做事只看結果不看過程,所以也有些窮兵黷武,我們安溪縣就是這樣被巨額徵收糧稅拖垮的。”

“安溪縣的縣令和他交情頗深,那縣令姓李,叫李巖,為人很清正固執愛民如子,治下百姓安居樂業。看李江白退守安市縣就知道,他那裡糧草富足,地理位置更加緊要,是揮軍南下的必經之路。說動他進行兩縣招工,怕是有些難,他是一個非常注重手續流程辦事的人,這樣,你把咱們衙門印信帶上。”

孫裡正驚了下。

但沒說什麼,特殊時期特殊辦理。

孫裡正見章小水有些出神,以為他被縣令的話嚇到了,確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正想挑選一些年長經驗豐富的書吏陪同,就聽章小水問道,“李巖?他籍貫哪裡?”

“江南山陰人士。”

章小水和章崢對視一眼,彼此都有個猜測,但不太確定。章小水又問道,“那他和本朝大儒李松濤什麼關系?”

這倒是沒聽過。

張縣令道,“同一個地方出來的,可能是本家也不一定。”畢竟能考學做官出來的,同鄉情誼非比尋常。就算不認識,李巖作為後輩進京後都要遞拜帖拜訪李松濤。

“他們應該是認識的。”

章小水點點頭,有些迫不及待就想出發趕路去看看了。

兩人帶了三名精幹書吏騎馬出發了。

章小水拍著胸脯說要帶回三千勞動力,這可不是有錢就能辦到的。

況且,他們還緊巴巴的沒錢。

兩人只說盡力而為,不行再想別的辦法。

張縣令和孫裡正兩人送到衙門口,看著幾人遠去的背影,眼底滿含期待和憂慮。

又覺得羞愧難當。

安溪城的重任壓在他們身上,擔負了不屬於他們的責任。

可又因為他們,安溪城才能有託舉起來的契機,離不開他們。

張縣令看著幾人轉彎消失在街口,還是定定望著,“阿水他們是華水縣人士,華水縣在哪兒?”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