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章 農事官

但他加了點蜻蜓刺繡,也不麻煩,走平針混著打籽繡,但架不住他手巧刺繡靈動,一條就上到了七文。

一天可以賺毛利七八十文。這可是小時候想都不敢想的,快抵上週圓以前穿鄉賣豆腐的了。別提周小溪現在正還是不知道累的年紀,覺得刺繡手工活兒,動動手指就好了。

他做多少鋪子收多少,還是鋪子守著他來。

之前章家姜地出事,周小溪幫忙扯,沒心思搞活停工幾天,那鋪子派夥計守著送豆腐的周圓問情況。

得知只是休息幾天,才鬆了口氣,周小哥兒的帕子賣的格外好,就是十文一條也銷貨快。

“你說周小溪都會這麼賺錢,那李瑜不是賺的更多?”

“這就不知道了,沒聽說過。”

“悶聲發財唄。”

“我婆娘都心動想送閨女去學。”

“學那有什麼好,要學費不說還得年節給人送禮,好不容易學會了出師了,那就要嫁人給別人家賺錢了。”

“那是的,吃飽了撐著想這些。地裡收成不行,還是想想怎麼過這個年吧。”

但還是有人好奇的,“那之前周小溪沒選上繡坊,還以為他跟著李瑜瞎學,沒想到李瑜是真有兩把刷子。”

張春妮兒知道,李瑜一條緞面蘇繡,那遊魚水草鮮活放陽光下都怕游出來。

周小溪說針法和繡法複雜,一條要刺繡半月,可價格也貴,三百文到一兩都有的,還接客人的花樣定製,布料客人也自己出,價格便更貴了。

李瑜自己一個月就能賺近一兩銀子,鋪子老闆勸李瑜勤快點,一個月多刺繡幾條,可這東西費神費眼費心血,章有銀父子三人都盯著,不讓李瑜多做。

張春妮兒聽周小溪這樣說,心想李瑜怕是附近村子最有錢的夫郎了。

同村也有去鎮上繡坊做工的,但都是已婚的繡工熟手,她繡工就頂多會打個補丁,她想去章家學刺繡。

現在還沒分家,要去學了少了個人手幹活兒,大房不樂意,事情就僵住了。

張木匠原本還不太想把孫女送去章家學刺繡,送一個,其他那些孩子怎麼扯的清,要都去學,哪來的錢哪來的人去幹活了。一家鐵定亂糟糟的理不清。

這會兒倒是打定注意了,年後把孩子送去問問。

章家風氣好,讓他家孫女也熏熏,沒準就燻出個章小水周小溪來了。

另一頭,大黃村的家家戶戶也都知道章家姜出事了。

有幸災樂禍的,有心痛可惜的,更多還是家長裡短看熱鬧。

黃老村長的小鋪子前就好些人在說。

和小井村的人說的大差不差,但唯一不同的是,大黃村有人種姜,還有幾戶人家早就在章家訂了種姜的。

好的谷種麥種菜種等都賣的貴,要是種子不好,後面再使勁兒也白搭。

章家種姜一直很搶手,從年初就訂了。

不過,章家不收定金。

這事之前還有人背後嘀咕章家,生怕章家到時候鬧什麼么蛾子不給賣姜了,或者坐地起價,或者不賣他又賣了別人。

這不就被動的很,眼巴巴望著心裡沒底,這叫什麼事情。說章家手裡有點姜就開始拿大端架子了。

當時就有人就笑道,“就是那神仙瞎子張三瞎,都算不準今年是風調雨順還是幹旱洪澇,你怎麼叫章家保證地裡的姜就順順利利的。”

可不是,這會兒還真就應了當時那人說的話了。

章家做事謹慎,村子裡人講道理是多數,但是遇見一個橫行霸道的,那也是鬧得雞飛狗跳。一句是非跑千裡,鬧起來就是章家有理,最後也傳的沒理。

所幸就沒收。

這下倒是真的杜絕了一切能扯皮的事情了。

市面上姜種搶手,價格也比賣來做藥材和食材要貴。就好比之前一鬥新谷種要一百三十幾文,而一鬥買來吃的穀子要八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