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章 農事官

和張書生成婚六七年了,肚子一直沒動靜。最近張書生要納妾,說是一天去同窗家吃酒,他吃多了,同窗妹妹照顧,陰差陽錯有了關系。

現在要對人家負責,又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這樣把人娶回來了。雖然是說納妾,那聘禮一對對的,足足用了十幾個人去挑籮筐的。

這可不是打鄭裡正的臉,但這事情他就是裡正也沒法子說。畢竟誰叫他女兒肚子不爭氣。

村裡的家長裡短就是這些,聚在一起少不得說道。所以鄭裡正看見人聚就脾氣不好要罵人。

村民也只當裡正找他們不痛快罵他們傻子。

村民回到家裡,就學著那出五十文錢的村民說章家的事情,結果把人想壞的不止他一人,瞬間覺得平衡不少,只把這個事兒當個樂子。

於是家裡走親戚、回村走孃家的媳婦兒,都拿章家這事兒當樂子逗人好不有趣。

漸漸的,整個鎮子上的人都知道章家姜壞了,寧願燒了也不賣,就是地裡有點風險的也不坑人騙錢,這口碑那是響當當的好。

一傳十十傳百,沒人不知道的。

幾年後如裡正所想,隨著姜的種植方法推廣,把章家痛心燒姜的事跡,那是傳的神乎其神。還添油加醋說燒了姜,感動了老天,沒多久就下雨了。

市面姜是多了起來,可是要買姜種啊,那就得認準了章家。不為別的,就為放心二字。

那姜種可比其他用途賺的多,章家在眾多姜戶裡頭,還是殺出重圍。

只要提到姜的,只要種姜的就沒有不知道章家的。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這會兒大黃村進來了一個騾車,跳下來一個差吏和農事官。

那農事官就是崔衛風派來找章家記錄生薑種植方法的。

許桂香漚肥的法子雖然有效,但是還不值得專門動用農事官。衙門裡漚肥的法子自前朝就有,崔衛風正叫人研究。

而這因地制宜種姜的法子卻只有章家做的最好,還得取經。

農事官沒有品階,是衙門裡內部自己設定的考試,可以報名參加考試的都是祖祖輩輩和衙門有些關系的,這些書吏也相當於預設的世襲。

外來的官員語言不通,這便有很多地方需要本地書吏的地方了。話有歧義,差之毫釐謬以千裡,地方抱團的書吏能把縣太爺耍成睜眼瞎。

衙門裡關於崔衛風的評價多是愣頭青,辦事沒分寸搞不了半年就會被拉下臺的。

他們知道崔衛風沒功名,那做派也不像是高官門第出來的,天天帶著個木頭護衛溜溜達達去鑽小巷子找路邊攤吃。只把崔衛風當做哪裡的商賈砸了巨資捐了個七品縣太爺當當。

這些書吏自詡文人傲骨,打骨子裡就輕賤商賈白身,對崔衛風佈置的任務心中多有埋怨。且崔衛風還誇了章家多有風骨,反倒惹得書吏看輕崔衛風,最後推來推去,推到一個家裡種有生薑的書吏人身上。

畢竟下鄉進村的差事撈不著油水,又是真的苦。

不說日頭曬路顛簸累的半死 ,村裡雜草泥土髒鞋面,跑去農家誰都不想喝一口水,農戶一張嘴,露出黃牙汙垢講話和放屁一樣臭。

這書吏姓姜,家裡是耕讀之家,早前章家賣姜時,他家就自己跑去外地學了種姜的手藝。可種出的姜,還沒章家飽滿個頭大。

這會兒叫他來記錄種姜方法,擺明是同僚們打臉他家,花了錢千裡迢迢學還不如一個鄉野村夫會種。

但同僚們不會這麼明說,只說鄉野風景甚好,叫他這個詩痴下鄉找找靈感,別一天悶在工房裡啄茶杯了。

那姜書吏酷愛做詩,可心想他也不是傻子,同僚看笑話他還是分的出來的。那流民村,窮鄉僻壤灰撲撲的有什麼可看。還慶幸沒下雨,要是下雨一腳泥濘,心情更糟糕。

就是記錄姜的法子,那就記錄,就當再去交學費了。

只是一個種姜的法子能換二十畝地,這簡直聞所未聞。

因為前朝亡於圈地,多地流民起義爆發,導致現在田土流轉朝廷管理嚴苛,禁止土地買賣,力度之大強過歷朝歷代,以前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上偏僻朝廷手伸不了那麼長。

可現在上有駙馬爺圈地被殺,下有縣令發現鄉紳土地買賣可做政績,這風頭上,誰敢買賣。

就是之前低賤買地的,朝廷都要鄉紳官員把地退還。

那山狗村的二十畝田原本是被村長賣給地主了,後面那地主也被衙門要求退還田,至於錢,那遷走的十戶人家早就到西北了,反正朝廷不補錢的。

地那麼金貴,有錢都買不到。一個種姜的法子換二十畝地,這叫姜書吏如何不氣憤。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