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章野王

劉蓋嘿嘿笑道:“咳咳,其實那些人也不全是為了她的美貌。紅樓本身也是江湖上一大門派,羅紅衣也是數一數二的高手,誰能得了這紅貼,就能得到羅紅衣的一個承諾,為他解決一件麻煩事。”

“原來如此,這應該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吧,什麼江湖第一美人,絕對是你這個家夥自己的想法。”王風翻了個白眼,毫不留情地揭穿他。

“嘿嘿嘿。”

玩鬧之間,對那張紅貼的爭奪已經抬到了一千多萬,最後以一億兩千多萬的價格被人拍走。

這聚寶格中的拍賣也看不到是誰在叫價,這畢竟是科技時代,參與的人又大多都是江湖中人。

為了避免麻煩,每個參與的人手中都有一個叫價的裝置,大廳處有一個大螢幕,每次叫價都會顯示在那裡,最終成交後也只有聚寶閣的人知道得主是誰。

紅貼之後出現的幾件拍品倒是正常了些,都是些古董字畫,名人收藏之類的東西。只是那也都是些價值連城的東西,不少都是傳說中早已失傳了的。

剛才看得王風和朱浩然都大驚不已,果然在華夏,真正的富豪都是不為人知的,只有那些暴發戶土豪才會到處宣揚自己有錢。

價值雖高,卻沒有一件能讓王風感興趣的東西,直到一個金衣男子託著一個約有兩尺長的匣子上來。

拍賣師開啟匣子,微微傾斜豎起,那大螢幕上也清晰地顯示出這件東西的真面目,那是一支約一尺長的笛子,通體墨黑,晶瑩透亮,上面刻著奇異的紋路,笛身一端還刻著兩個古篆。

“此笛名叫野王,可是大有來歷。說起野王兩個字,或許諸位有些陌生,但相信桓伊、李謨兩位諸位此道中的高人都有所耳聞。桓伊乃是東晉時期的名士,文武雙全,出身名門桓氏一族……”

拍賣師將這笛子的來厲娓娓道來。

這笛子就是當時桓伊隨身所用的一支,桓伊或許聽來還是有些陌生,但是提到那場著名的淝水之戰,歷史上少有的一場以少勝多之戰相信是不少人都知道的,當時東晉以八萬兵力大敗前秦八十萬大軍,桓伊就是其中一位主要將領。

桓伊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他在音律上的造詣也是少有人及。流傳千古的名曲《梅花三弄》,估計不知道的人也不多,這首名曲就是出自桓伊。

當時同樣作為書法名家,書聖王羲之之子,王徽之巧遇桓伊,就要求桓伊為他吹奏一曲。兩人當時素不相識,以桓伊的地位本可不理會,但他還是毫不在意,用這笛子吹奏了三調,被後人用琴改編,就是千古流傳的《梅花三弄》。

至於‘野王’兩字的來歷那就簡單了,桓伊字叔夏,小字野王。在拍賣師口中,當時墨家仍有傳人於世,墨家傳人為桓伊製造了這支野王笛,桓伊之後,野王笛從此消失,直至唐朝開元年間再次出現。

這就與他說到的李謨有關。

李謨這個人,不是專業人士或許也不太清楚。他是唐玄宗時的一個著名樂師,他的笛有長安第一之稱。在一個宴會上應賓客所請吹奏笛曲,《太平廣記》中有描述:“其聲始發之後,坐客皆更贊詠之,以為鈞天之樂不如也。”

但是其中有一個叫獨孤生的人卻是無動於衷,李謨自然不服,就逼他吹奏了一曲,這人也沒有推卻,當眾吹奏,李謨心服口服,當眾請教,獨孤生指點了他一番,就飄然而去,等李謨再去找時已經找不到人。

拍賣師口沫橫飛,將這野王笛的來歷說得生動傳奇之極:“獨孤生當時所用之笛就是這野王笛,諸位莫以為這都是野史,不足為信,據我聚寶閣多方查證,這些事情可是千真萬確。而且這野王笛歷經千年,音質絲毫不損,就是現代也難找出能與它相提並論的樂器,實在是樂中神器。”

拍賣師頓了頓,又繼續說道:“不止如此,諸位請看。”揮了揮手,旁邊那名金衣人上前來,拿起野王笛輕輕一揮,只聽“嗡”的一聲清吟,從笛中彈出一道寒光閃閃的鋒刃。

……

要神器?拿票票和收藏來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