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是公主府陣營裡的三個人在想著解脫之法。
那邊,朝廷各大衙門裡聽到訊息的官員,一句開始蠢蠢欲動了。
雖然有皇上金口玉言說侯波平並沒有賴到於大人家裡,但於大人死之前與侯波平相見總是真的。
於大人可是我們聖人國朝廷的臉面,也是一個官聲極其剛正不阿的人,現在於大人死了,要是有人站出來為於大人鳴不平,大傢伙就一起上了,相信到時候皇上也會退讓三分的,甚至忍痛割愛。
而這時候,又要顯示出大皇子的錦囊妙計了,於文海就是他派人殺死的,可在於文海死後,他卻不急於煽風點火,只等著事情慢慢發酵,好像這件事完全跟他沒什麼關係似的。
二皇子也知道了這件事,但他的選擇跟大皇子是如出一轍的,不管事情是不是大皇子那邊做的,大皇子都默不作聲,他冒出來做什麼,等著看熱鬧就是了。
至於於文海那個人,二皇子只有一分敬重,剩下九分,二皇子可以客觀地說,於文海的出現,是沒有給聖人國增添多少益處的。
不過,人已經死了,二皇子還是會在心中緬懷一下的……
奏疏事件之初,就是驚濤駭浪了。
這次於文海的身死,開始的時候,卻是沒有在朝廷裡掀起波瀾的。
甚至只有總務院的總務大臣將此事稟報了皇上,朝廷裡的那些官員,根本就沒有在奏疏裡提這件事。
三公主早就說過,朝廷裡的大臣是一個比一個精明的,他們在官場上最善用的手段就是見風使舵,誰要是跳出來扛雷拉仇恨,那就是真正的蠢人。
於文海身死之事,絕對印證了這個說法,之前公主府上一個奏疏,他們是爭先恐後地彈劾開罵,現在尚書大人自縊身亡,他們就默不作聲了,這是不是很滑稽?
朝廷裡的官員,大都在觀望,卻只是在觀望皇上的態度,上一次是皇上護著侯波平,這一次,還得看皇上如何選擇。
只要皇上示意要追究此事,他們就可以群起而攻之了……
皇宮裡。
正是因為接到於文海的死訊而沒有去上朝的太平皇帝,也有些疑慮。
如果這件事真的是侯波平做的,那這個極道神人就不適合呆在皇城裡了,他做事太不講規矩,說不定哪天就會壞了自己的大事。
一旁,老太監黃文錦在靜候主子的旨意,對侯波平的事,他也早有耳聞,但能隱約感覺到,這次謀害於文海的事與之前都大不相同,不像是侯波平做的。
不管侯波平是不是極道神人,應該都不至於做出殺害朝廷命官的事,起碼,不會做的這麼不乾淨,縱觀侯波平以前行事,無論對錯,可都是極高明的手段呢。
除非是有人謀害了於文海嫁禍於人,若不然,這場禍事就是無法收場的……
公主府。
丁正元已經上差去了。
三公主和侯波平還站在院子裡。
他們是真的擔心,大皇子二皇子借這件事發難,到時候,就算是皇上,都不好出面了。
然而,辦法卻是沒有的,三公主想不出來,侯波平也想不出來,只能先等待著暴風雨的來臨了……
喜歡公主我真不是太監請大家收藏:()公主我真不是太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