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即給了各個分壇緩和的餘地又達到了加強總壇實力的目的,可以說這其中的度拿捏的非常之妙。
一眾壇主之間,像朱元璋這般有著野心的壇主倒也有那麼幾位,本來朱元璋還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會起來反對方孝玉收權的舉動,如果說方孝玉激怒了數十名壇主的話,那麼就算方孝玉這教主的位子都未必可以坐穩。
然而方孝玉根本就沒有像他所想的那樣上來便收權,反而是給了一眾壇主一線希望,結果先前私底下交流的時候叫囂最狠的幾名壇主也都露出安然之色,顯然是對於方孝玉的決定非常滿意。
本身先前在光明頂之上所流傳的總壇要收回這些壇主手中權利的訊息就是方孝玉私底下安排傳出去的,就是要給這些壇主製造一種極大的壓力。
如今他提出加強總壇力量,抽調分壇精銳的要求的時候才會如此之順利。
這就好比買東西,同樣一個東西,如果說標價十元,結果沒等你開口,賣家就告訴你五元便可以拿走了,你是不是會生出一種佔了便宜的感覺,但是其實這東西也就值一兩元而已。
這就是一種心理落差,方孝玉卻是利用了這一點心理落差讓一眾壇主甚至對其生出幾分感激之心來。
朱元璋看到這般的情形,心中輕嘆一聲,他知道方孝玉這一步走出,以後各分壇就再也沒有反對總壇的實力了。
畢竟數十處分壇的力量彙聚在一起,哪怕只是一部分,也會讓總壇的力量暴漲十幾倍還多。
本身總壇實力就不弱,再得到各地分壇的輸血,那麼總壇絕對會一枝獨秀,碾壓各分壇。
這會兒朱元璋已經可以想象得出十幾處沒有趕來的分壇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下場了。
以方孝玉的雷霆手段,不難想象,那些選擇叛出明教的分壇必然會遭受來自於總壇的瘋狂打擊。
果不其然,方孝玉一改方才和藹之色,臉上滿是寒光,一股肅殺之氣自方孝玉身上彌漫開來,言語森冷道:“我明教傳承至今數百上千年,為什麼能夠代代相傳,靠的就是大家對我明教的忠誠,然而如今卻有一些人以為天高皇帝遠,自高自大,妄圖叛出明教,公然對抗總壇所下達的命令,現在我宣佈,丹陽分壇、嘉陵分壇……不複為我明教下屬分壇,同時由楊左使、韋蝠王率領一批教中好手前去清理這些叛教之徒。”
聽了方孝玉的話,一眾壇主不禁一陣的後怕,沒想到方孝玉竟然如此果決,說對付那些分壇就沒有一絲的猶豫。
左使楊逍、青翼蝠王韋一笑兩人的實力到底如何大家再清楚不過,可以說方孝玉直接派出兩人帶隊清理叛逆,根本就沒有給對方活路的意思。
除非是自此隱姓埋名,不然那的話天下之大,還真的沒有那些人的容身之所。
方孝玉又重點宣佈了一部分新的教規,與其說教規倒不如說是方孝玉搞出來的軍紀條例。
畢竟方孝玉是準備推翻蒙元朝廷的,必然要走上軍隊化,而想要軍隊化那麼森嚴的軍紀就成為必須,沒有軍紀約束的話,只怕一隻軍隊最後都要淪為殺人狂魔。
不指望這些分壇能夠百分之百的貫徹執行,但是就算是執行其中一部分,也至少可以打下一個軍隊的烙印,將來收編也就順理成章不至於無法適應軍隊的環境。
如果說這些壇主知道方孝玉已經在算計著將來如何收編他們手下的力量的話,只怕就再也坐不住了,搞不好都有人跳出來要對付方孝玉了。
目送一眾壇主離去,楊逍、白眉鷹王幾人站在方孝玉身旁,白眉鷹王長出一口氣向著方孝玉道:“教主果然是洞察秋毫,明察人心,這些人真的答應向總壇輸送鮮血。”
方孝玉淡淡道:“這是第一步,花費個三兩年時間,我們那個時候就可以無所顧忌的吞併所有的分壇了。”
說話之間,方孝玉目光轉向楊逍還有韋一笑道:“接下來就希望楊左使還有韋蝠王能夠以雷霆萬鈞之勢將那十幾家分壇的壇主腦袋摘下來,以震懾別有用心之人。”
楊逍和韋一笑齊齊領命。
很快隨著那些上山的壇主各自回歸各自分壇,但凡是在光明非常的肉痛,仍然是按照約定將篩選而出的精銳送往總壇。
就好比鳳陽分壇的朱元璋,就算是心疼的流血可是在總壇派出的監察使的監察之下,朱元璋不得不將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近千精銳抽調出五六百人送往總壇。
索性各個分壇行事的話都是打著明教的旗號,所以他們手下的那些人都算是明教中人,如今被抽調出來送往明教總壇,卻是沒有幾個人有什麼好抱怨的。
這便是大義名分在手的好處,除非是這些分壇直接叛出明教,不承認他們是明教之人,不然的話方孝玉這明教之主的命令他們就必須要服從,不然的話,那就是抗命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