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剛剛奉師命下山沒有多久的李靖憑藉著一身不弱的修為進入大商軍中,立下戰功,成為聞仲賬下一員頗有名氣的將領。
李靖聽了聞仲的話,猶豫了一下道:“太師出身截教,截教門下,強者如雲,不若……”
接下來李靖不說聞仲等人也知道李靖的意思,這些年來,從聞仲進入大商,然後漸漸的領兵徵戰在外,截教同大商之間的關系便越發的親近起來。
如今大商九州之地,關卡眾多,其中許多重鎮、關卡的守關大將可以說都是截教弟子。
這些截教弟子藉助大商國運修行,而大商則是藉助這些截教弟子的實力鎮壓一方,雙方可謂是互惠互利,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封神大劫,武王伐紂,大周推翻大商,其根本其實是闡教與截教之間的爭鬥,大周想要推翻大商,除非是能夠邁過截教這一關,否則的話,那麼多的截教弟子在大商為官,大周要是能夠推翻大商才怪。
大家早已經習慣了遇到強敵無法應對的時候便求助於截教強者,聞仲能夠成為大商太師,未嘗沒有這方面的原因。
可以說聞太師就是截教弟子同大商之間的一個承接點,截教可以透過聞太師將一部分弟子安排進入大商,而大商也可以透過聞太師求助於截教。
深吸一口氣,聞太師沉吟一番道:“且容吾考慮一下。”
求助於截教,這種事情聞仲並不反對,但是他卻不得不考慮到帝乙的想法,如果帝乙同意的話,他自然會求助於截教同門。
一眾將領退去,大帳之中只剩下了聞仲一人,就見聞仲雙手結印,一面寶鏡浮現出來,寶鏡閃爍著光輝,很快就見那寶鏡當中,帝乙的身影出現。
帝乙透過寶鏡同樣可以看到聞仲,略帶疑惑的道:“太師,此時聯系本王,莫非是前線出了什麼問題嗎?”
聞仲一五一十的將東夷大軍之中出現眾多強大的妖魔的事情告知帝乙,然後又將李靖的建議說給帝乙聽。
大商統禦九州之地,再怎麼說也不可能沒有強者,只可惜大商需要派出去鎮守的地方也多啊。
像東夷這樣的夷族可不止一處,大商那些能夠鎮守一方的將領自然實力不差,關鍵卻是調動不了啊,否則的話,佔據九州之地的大商又怎麼可能連一個東夷都應付不了,哪怕是有那些妖魔也沒什麼。
人族雖然沒落了,可是底蘊還是有的,四大諸侯,八百小諸侯,多了不說,哪怕是能夠調動三分之一,都足以掃平四方夷族了。
只可惜大商王權威勢不足,根本就無法統禦八百諸侯,真正能夠聽從大商調遣的諸侯能有三分之一怕是帝乙做夢都要笑醒過來。
大夏立國之時便留下了這般的隱患,當時大夏只能說是一個最強大的部落罷了,其他諸多部落最多名義上是服從大夏的統治而已。
到了大商時期,這種情況其實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只不過由一個個的部落變成了一個個的諸侯罷了。
可想而知,這種情況下,偌大的人族其實被分裂成了眾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大商是一個王朝不假,但是將其看做眾多諸侯當中最大的一個諸侯也沒什麼,最多就是佔據了大義名分。
如此一來,大商所能夠調動的人族強者具體有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
帝乙聽了前線所面臨的情況,自然是眉頭緊鎖,作為帝王,大商所面臨的局面他比任何人都看的更加清楚。
截教與大商牽連太深,這一點帝乙心知肚明,一個王朝與一個大教牽連太深未必是什麼好事,可是如果不依仗截教的話,大商根本就無法統禦九州之地,更別說掃蕩夷族,鎮壓別有異心的諸侯了。
帝乙所能想到的,聞仲自然也能想到,他一方面是截教弟子,另外一方面又是大商太師,所以說夾在其中,聞仲也不好多說什麼。
以聞仲的性情,讓他損害大商的利益自然是不可能,但是如果讓他對不住截教,他也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