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準備出發往山上去的時候,汝汝卻突然叫了起來:“爹爹,堇之不見了!”
起初她只是發現她侄孫媳婦兒不見了,想要找江寒問問才發現江寒也不見了蹤影。
少主怎麼會在這個時候不見了,這回的祭祖大典可是百年祭,不比尋常,族長立即下令讓大家去找。
“族長不必麻煩,少主早些時候便交代過我,說他與少主夫人先去了秋風樓。屆時再與我們匯合。”
見有人說話,族長看向那人,有些面熟,似二房的江林,平日裡看他常在江寒身邊,這個時候也不會
“也好,那便走罷,時辰差不多了,我們也早些出發。”
秋風樓,那可是好地方,那姑娘是江寒的準夫人,那麼,秋風樓是肯定要多瞭解瞭解的。
不再逗留,上千人的族人朝著不周山的方向行進。
后土祠的後邊便是鼎鼎有名的秋風樓,前有武帝題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樂極悲來,乃人情之常也。愁樂事可復而盛年難在。武帝求長生而慕神仙,正為此一段苦處難譴耳。念及此而歌嘯中流,頓覺興盡,然自是絕妙好辭。”覆璃站在秋風碑前,不由地感嘆。
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貴榮華終有盡時,人生老之將至,所有一切也會隨著死亡不復存在,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怕極致也就是如此了罷……
而人死不能復生,一切終將遠去,空留悲生著的人,徒增傷感,空留思念……
再往後走,又見一祠,卻未明是何人,走進,裡頭卻是比前面的后土祠更加富麗堂皇。
正中有炎帝,節並,戲器,祝融,水神,后土的塑身金像,邊上的牆上佈滿了五彩的壁畫,雕樑畫柱,琳琅了滿目。
“遠古的首領顓頊,與他同時,有個部落領袖,為水神。”看著覆璃看著壁畫出神,江寒便娓娓道來:
“水神為姜姓,是炎帝的後代。他的部落在大河兩岸,對農耕很重視,尤其對水利工作更是抓緊,築堤蓄水的辦法是他們發明的。
那個時候,人的商業還沒有這麼發達,雖有以物易物,可主要事還是農業生產,水的利用是至關重要的。
水神為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貢獻的人。
他有個兒子叫后土,對農業也很精通,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把水利的事辦好,族人便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由於這些原因,非常不利於農業生產。因此共工氏制訂了一個計劃,把土地的高處的土運去墊高低地,認為把下窪地墊高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顓頊部不贊成水神的做法。他認為,在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是自己,整個部族應當只聽從他一個人的號令,水神是不能自作主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