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6章 一封家書

有好心人告訴這位老人,你不用每次都跑到火車站,然後排那麼久的隊伍才能知道有沒有票。

你可以先在網路上查詢一下,用手機就很方便的。

“可我不會在網上買票,我也不知道用手機怎麼買。”老人抽泣著說。

圍觀的人群中,有幾個年輕人還笑了。

覺得這簡直太新鮮了。

現在還有不會玩手機的認麼?

這老人真笨。

他買不到票,是活該啊!

有什麼臉哭?

還是檢討一下自己的智商吧!

但更多的人。

包括電視機前面,更多的人卻沉默了。

很多人都下意識地以為,自己即世界。

當他們享受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覺得不論是點餐、打車,還是買票、看電影,都可以足不出戶、一鍵搞定的時候,這個社會上還有相當多的人,因為知識、年齡的差距,並沒有享受到這些便捷的服務。

特別是每年春運,都有很多年紀大的農民工不會上網購票,等到了站點買票基本都沒票了。

特別是現場視窗售票預售開始時間又比網路購票和電話訂票晚2天,不管是現場購票或網路購票,都在同一票庫,熱門車票往往在網路開放時就快速搶光,再晚2天去視窗排隊購票,幾乎不可能買到票。

這些上年紀的農民工之前買票唯一的優勢就是有耐心,可以等,能一次在車站等幾十個小時,但這樣的耐心,在網際網路科技大潮的衝擊下,不堪一擊。

現在的情況就是,買票難。

但老年人買票,又比年輕人尤其的難。

可以說,沈月恆的節目,引發了很多人對老年人買票問題的思考。

故事之四:今年過年不回家

“為什麼不回家?”

“因為沒買到票。”

“因為放假時間太短了。”

“我們家遠,車票太貴。”

“春節上班工資高一點,我多存點錢可以寄過去。”

“回家我媽總逼我相親。”

“我一年都沒有掙到什麼錢,沒臉回去。”

“我是消防員,我們要值班。”

“我是電廠的,從來都沒有假期的概念。”

在春運系列節目的最後一期,沈月恆把關注點對準了這個假期不能回家過年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