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7章 《蛻變吧少年》

沈月恆開啟了節目策劃案。

《蛻變吧少年》是青檬影片推出的一檔生活類角色互換紀實欄目。

在節目中城市主人公與農村主人公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互換角色,感受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達到收穫教益、改善關係、解決矛盾的目的。

節目同時全程每天24小時跟拍,粗加剪輯後原生態播出。

說得更具體一點,《蛻變吧少年》的設定很簡單,就是城市的問題少年進入農村家庭生活,農村的樸素留守兒童則進入城市家庭體驗。

一個月互換結束後再彼此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

在這一個基本結構設定中,“互換”這一行為成為節目的關鍵,也因此讓節目產生了多重的人物關係與戲劇衝突的可能。

沈月恆用半個小時的時間,看了方喬拿的策劃案。

然後放下,心中默默嘆了一口氣。

果然是方喬做出的節目。

主題夠吸引。

話題夠勁爆。

絕對有衝突,有賣點。

播出後,一定會引起熱議,收視率完全不用考慮。

但問題就是,三觀是歪的。

因為按照節目組的策劃,他們每期的交換人物,一般都是一個來自城市和父母有嚴重矛盾的富二代,比如網癮、厭學、打架鬥毆,與一個來自農村的品行優良的窮孩子,這個窮孩子除了窮,什麼都沒有做錯,沒有和家人矛盾,沒有反社會,也沒有仇視別人。

他們儘管條件很差,但努力學習,有上進心。

富二代有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在這樣的節目中,實現蛻變。

但窮孩子沒有要解決的矛盾。他們沒有那多的惰性和陋習。

或者說,他們要解決的矛盾,根本不是在城裡住一個月就可以解決的。

因為農村的窮,不是這些人不努力,不是他們好吃懶做。

而是因為整體大環境,因為農村落後的生產生活條件,因為閉塞的交通,因為不發達的教育,因為薄弱的基礎設施,因為大量人口的外流,因為貧瘠的自然環境,因為沒有完善的工業體系,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所以想讓農村孩子實現整體的蛻變,需要脫貧。

而脫貧,又怎麼是一個節目能完成的使命?

所以等節目錄制結束,雙方是體驗了不同的人生。

這樣的體驗改善了誰的關係?

解決了誰的矛盾?

又是誰在收穫教益?

恐怕只有那些城裡的孩子經過了一場修行,或許或有收貨。

而對於窮孩子,更像是一個歹毒的玩笑吧。

想到這裡,沈月恆不禁問方喬:“對於一個生活在大山窮苦地方的孩子,你帶他出去,過上一個月奢華的生活,看他從土氣到習慣城市生活,再突然把他丟回原地,打回原形,這其中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當他或者她吃慣了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回去再啃窩窩頭時,他或者她還能下嚥麼?當農村的孩子習慣了家裡面高檔的衛生間,甚至還有可以洗屁股的馬桶蓋,你再讓他們回去上蒼蠅亂飛的茅房,他們還能適應麼?你讓他們見識了外面的花花世界,然後再回到過去的一窮二白,想過他們的心態如何平衡麼?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方喬被沈月恆問得一愣。

說實話,這個方案不是方喬提出來的。

但是她看了之後,馬上就覺得這個策劃太精彩了。

絕對是好節目。

方喬考慮的都是節目效果,根本沒想沈月恆的那些問題。

喜歡頭鐵巨星請大家收藏:()頭鐵巨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