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此時此刻,在這樣的環境下,卻是無比的清晰,無比的響亮。
甚至是,振聾發聵!
那些本來神色木然,想要離開的老工人們,忽然都頓住了。
他們的眼神,有回憶,有幸福,有失落,有痛苦。
還有的顫抖著嘴唇,想要跟上這首歌的節奏。
卻發現他們沒有足夠的音樂天賦,可以讓他們聽一遍就學會這樣的歌曲。
於是拼命聽。
有人眼睛紅了,有人流下了眼淚。
可能這樣的歌詞,在很多人聽來,覺得無比平淡,甚至是不知所謂。
但是他們都懂。
藥廠、人民商場、師大附中、學乒乓球的少年……這說的就是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命運。
他們曾經無比驕傲,但又被時代所拋棄的命運!
他們想要掙扎,卻發現無路可去。
因為找不到對手。
曾經最被人羨慕的鐵飯碗,在社會上擁有崇高地位的工人,一夜下崗。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物是人非。
如此生活三十年,看遍人情冷暖。
如此生活三十年,飽受世態炎涼。
碎石四起,粉塵漫天。
煙塵散去,生活歸於平靜。
他們現在平時逛逛街,下下棋。
幾乎不談當年的事情。
只是在偶爾收拾雜物,才能看到已經泛黃的先進工作者獎狀,刻著車間名字的大號茶缸。
他們以為這些歲月都已經忘了。
卻發現,原來始終都記得。
這些往事,都在人生的某個角落。
儘管蒙塵,但始終代表著生命的重量。
……
沈月恆唱著這首歌,也很有感觸。
作為一個工人的子弟,在上個世界,幾乎是第一遍聽,就馬上被歌詞中的含義所感染、觸動。
這首歌描述了北方重工業城市在經歷過了時代變遷,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變軌所經歷的陣痛,和那些被遺忘或者是被拋棄的群體的失落和憤怒的感受。
資源豐富和經濟繁榮的城市已經榮光不再,而沿海的貿易投機者們取代了踏實的勞動者成為了時代的新寵兒。
80年代出生的沈月恆,親身經歷了這種從繁榮轉向衰弱的歷程,他們所受的教育是單純的理想和浪漫主義,而滿眼所見的,全都是金錢至上和慾望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