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說一句,雖然全墉的作品當時深受人民群眾歡迎。
但其實在內地主流文學圈的收到的都是鄙視。
內地後來流行過所謂的新四大俗:城裡咖啡館、辭職去不能說的地方、麗江開客棧、騎行318。
這個新是對應的老四大俗。
1999年,王碩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名叫《我看金庸》的文章。
文中將“金庸小說”、“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並列為時代“四大俗”。
這個說法見仁見智,不過很明顯全墉對這種說法非常不滿意。
他給了央視一個機會證明他自己,央視也的確盡心盡責的。
讓張記中當製片人,又請了老牌導演黃建中來執導。
黃導接到這部戲也是小心翼翼,全墉的影響力太大了。
他第一時間就先把原著看幾遍。
1999年10月22日,又跟著中央電視臺領導去杭州拜會全墉,聽了全墉對拍電視劇的想法。
全墉特意強調不要落入港式武俠場景舞臺化,人物扁平化和表演模式化的特點。
還得讓人感受到天朝的大好河山和文化瑰秘。
央視領導一聽,和張記中,黃建中兩位把腦袋一拍,就全部實景拍攝了......
......
此時,李一白正跟著郭縉宇還有劇組的其他人一起去勘景。
眾人都坐在一輛大金盃上。
由於是第二次勘景,幾乎除了演員所有人都到了。
車上坐著黃建中,張記中,康紅雷,烏蘭寶音,郭縉宇.....
再加上李一白這樣的導演助理,美術指導,還有攝影指導沈星浩,這些都是和現場採景聯絡非常深的。
哦,對了,還有武術指導。
武俠劇的武打當然重要,央媽重金聘請了香江的著名武指元兵擔任武術導演。
元兵和陳龍,洪晶寶是同門師兄弟。
擔任過《新龍門客棧》和《倩女幽魂》的武指。
同時也是《黃飛鴻之王者之風》和《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的總導演。
央媽請這位電影導演來做電視劇的武指,足可見誠意。
儘管金盃夠大,但這麼多人聚在一起也夠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