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開天龍,李一白其實還有一些工作要做。
比如《水月洞天》的籌備。
額,這事最後陷入了僵局~
問題出在特效上。
當下國內的特效製作公司的水平參差不齊,用起來比較吃力,達不到預想效果。
倒不是說不能做,而是做起來成本太高,吃力不討好。
特效製作這項技術當下的換代速度堪比計算機和手機。
今年值10萬的一個鏡頭,過一年就只要5萬塊。
再過一年,也許就只要一萬塊了。
這只是打個比方,實際上差不了這麼遠。
但鏡頭這麼多,緩個一兩年就能節省上百萬。
李一白和江雪柔合計合計,覺得等一等或許會有轉機,現在不合適。
在業內,專案暫時擱置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大家都能接受。
就像獻禮劇。
到了特定時間段,不管你多大的電視臺當年都得播。
等幾年能等到政策鬆動,等幾年能等到賣片輕鬆,值得。
有些專案,甚至要擱置七八年之久~
這是壞訊息,也有好的。
《蕭十一郎》第一輪熱播結束,但觀眾們的討論聲不減。
吳騎龍再次翻紅,在內地的影響力擴散。
第二輪和第三輪播放版權出手得也就很順利了。
李一白朝江雪柔打聽了一下,才知道一輪版權只賣了30萬一集,還是津門衛視獨播。
這是個什麼概念,這時候賣相比較一般的電視劇的價格普遍是40萬,賣相好的都在50萬+。
相比之下,《蕭》這個價格就和大白菜似的。
聽到這個訊息,李一白都懷疑發行人是不是和電視臺有什麼py交易了。
直接對江雪柔說了一句話:“叫你的發行人捲鋪蓋直接走人,要他有毛用。”
江雪柔的回答讓他哭笑不得,道:“發行人就是我.....”
李一白:“草中日雙語)。”
商業環境不成熟啊,全靠硬闖。
總之,有前面的收視率打底,第二輪江雪柔聰明瞭點。
吸取經驗,讓購片方自己報價。
最後分別以40萬,20萬的價格出手。
你沒看錯,二輪比一輪的價格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