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是個很玄的東西。
用製片人侯洪亮的話來說:好的東西收視率不一定高,高的東西收視率不一定好,商業收益高的作品也不一定好。
李一白野心大。
想做收視率好,商業收益高,口碑也好的東西。
目前他能保證的有兩樣:作品拍得好,賣得好。
收視率,不敢保證,要靠努力。
所以才會在宣傳期出大力。
年前還沒開播的時候,他就參加了山城本地媒體採訪和對談節目。
給自己在山城地區定下的宣傳重點就是本土導演拍《射鵰》。
讓當地的觀眾會有一種歸屬感。
都是自己人,當然會支援你。
這是個很妙的策略。
在電視臺上,娛樂報道中李一白一本正經。
在對談節目組,他用一口川普和當地人打成一片。
聊本土風情和這個區域的故事。
不僅征服了主持人,還征服了對面對談的“嘉賓”實際上是電視臺員工)。
這些採訪開播前幾天陸續在電視臺上播出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碟片賣斷貨就是很好的證明。
眼下已經播到了十三集。
經過張曉寧的串聯,又一波採訪即將到來。
李一白肚子裡關於創作的東西都被掏得差不多了,不得不重複說一些東西。
好在這次的記者顯然做過功課。
李一白在之前的採訪中還沒有說過自己的經歷。
他的切入方向就是這個。
........
一進門,記者吳棋亦就以他作為記者的習慣迅速打量客廳。
他這次暫定的目標是寫關於李一白的成長故事。
家庭條件顯然是一個人成長中很重要的部分。
客廳的裝飾並不華麗,略顯低調。
不會給人普通的感覺,但顯然是費了工夫的。
沙發,凳子,飯桌井井有條。
其他東西也規整得很順,沒有太多雜亂。
嗯,略有些強迫症。
藝術家嘛,都是這樣的,吳棋亦在內心腦補,進行著自己的判斷。
李一白當然不知道他的想法,不然會被笑死。
他哪來這麼有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