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鏡頭是一個長長的搖臂鏡頭。
畫面上是最先出現的是帶著一張臉譜的隱修,他正在舞劍。
這張臉譜是塑膠製作的,有些青銅的質感,看起來就很不錯。
鏡頭往後拉,出現一個圓形平臺。
一個人平躺在圓心的高臺上,正是重病的童鎮。
周圍幾個人圍在他左右,雙手舉天祈禱,和隱修帶著類似的臉譜。
鏡頭再遠,平臺下同樣有一群人,也是祈天的姿勢。
這些人都是很嚴肅的。
畫面上出現了帶著些神秘向的燈柱,燈亭和大門。
鏡頭移動過程中,執行導演烏蘭寶音也在盡職盡責給所有的演員配音,幫助他們入戲:“五鬼去,眾神來。齊降福,童鎮宅。保命延年壽永在。”
最終定格的畫面。
隱修的臉已經看不太清了。
主體的後景變成山峰和旁邊的湖水。
遠處是肅立的童族人。
近處的焦點是全心全意祈天的幾位長老還有童鎮。
導演沒喊停,演員們都不敢停。
飾演隱修的演員還是繼續嚴肅的舞劍。
“好,過了,下面有序列地分別拍攝特寫。”
李一白終於喊出那句話。
演員們都鬆弛下來,四下散開。
烏蘭寶音迅速上前,安排下一場戲的人留下,沒戲的人躲到旁邊的陰涼處。
這邊戲很多。
劇組特意搭了個常備的移動傘棚。
既能遮風擋雨又能檔太陽,居家旅行必備。
今天的太陽太大了,監視器上已經放了擋板。
李一白還是得站起來才能看清,不然會反光。
他放下耳機,重新坐回椅子上,心情很舒暢。
總體來講,這個鏡頭的效果李一白很滿意。
烏蘭寶音在旁邊配音的一段話,其實是隱修說的。
拍攝時為了讓演員專心,就由他說了,後期再進行配音。
這段話原版中其實帶著些搞笑色彩。
不僅臺詞,這場就連跳舞的動作都能把人逗笑。
李一白認為,這場戲實在不適合這樣拍。
一來,古時候的人很迷信,非常重視這種場合,就連皇帝都會祈天。
所以這種場合是及其莊重而嚴肅的。
二來,這些動作,很容易讓觀眾對整場戲的總基調模糊,甚至誤會。
你們族長都快嗝屁了。
還擱這兒逗樂,載歌載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