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五洩風景區。
這裡的水,真的真的很漂亮~
李一白之前沒有和江雪柔來過這裡,第一次看到就一個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此時刻,不如取個外號吧~
江湖人稱“小桂林”。
沒文化,除了感嘆真他孃的美,只能取這種小什麼小什麼的名字了......
倘若要認真描寫的話。
瀑布約有十來米高,沿著峭立的巖壁飛瀉而下,頓時拋灑萬斛珍珠,濺起千朵銀花。
落入水面幾米開外,平靜下來,或青或藍。
瀑布的右邊有一座古亭,連線左右的是一級一級的石階。
他們如同烤熟的玉米,一粒一粒豎直落在湖面。
碧水穿過石階的縫隙,又會衝起一陣浪花。
路過的遊人,頑皮的,可以蹲下盡情戲水,感受水流衝擊的快感。
左側是鋪滿青石板通道。
正是通道,才使遊客得以飽覽這本應該藏在深山中的美景......
好了,不扯閒篇。
烤玉米這種比喻,也就作者君能想出來了~
如果有人記得《水月洞天》片頭的話,水月族人們乘著扁舟游來游去的小湖,那個壯麗的石壁峽谷,還有水月洞天的瀑布入口,都是在五洩風景區拍攝的。
可以說,水月洞天,這個極賦“桃花源”文化象徵的符號。
正是因為有了五洩這個地方才得以被展示。
它的地位,恰似安尼克城堡之於《哈利波特》~
李一白描寫的這個場景,原版《水月》也並沒有出現。
對於這種風景,當然要好好地待他,不要辣手摧花。
拍攝,必須拍攝,不拍進去才是褻瀆天物。
濾鏡,加濾鏡,不加濾鏡呈現出來的景色沒有眼中看到的那麼美~
實際上,不僅風景。
有條件的戲,連人物都要加濾鏡。
李一白很清楚,自己歸根結底拍的是偶像劇。
儘管這劇被冠以了玄幻,武俠這類的詞,並且使用正劇手法拍攝~
而且,只要不過分調色,濾鏡其實是價效比很高的提升觀看體驗的方式。
後世之所以那麼被反感,恰恰是有人為了掩蓋自己自身的不足而濫用。
更多的鍋應該甩給導演,美術和造型~
......
到了這個地方,江鴻敏最大的短板,構圖功力和想象力不足的短板就暴露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