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的肯定都有這一天,只是早晚的問題。
他不是那種不懂表達的人呢,只是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少。
只提剛才的節目:“兒子,你拍的東西我看了,感覺不是正途,和《激情燃燒的歲月》比起來差遠了。你啥時候能拍這種片子,我睡著都能笑醒。要是缺資金,你說一聲,我多多少少能拿出一點。”
他這番話一共分了三個主題。
兒子拍的東西不行。
告誡,希望,或者說期待李一白能拍出正在的好片。
要是需要支援他可以提供一部分幫助,前提是拍的東西夠好。
後兩句話可以理解,前面那句指的是《蕭十一郎》。
目前他擔任導演的劇只有《蕭》播出了。
這部劇屬於那種你拍得再好都上不得檯面的。
主要是因為現在的電視劇還承載了一部分教育國民和藝術品的成分。
和後世的純商業不同。
導演這個身份,還屬於藝術家,社會地位很高。
而《蕭》屬於單純的商業片,在時間長河中必然是炮灰。
當爹孃的自然希望孩子成材,而國人最大的成就無非是名留青史。
放寬條件。
李一白是做媒介的,帶有教育和傳播意義。
再不濟也希望能對社會有一定正面影響。
李明誠擔心兒子就拍這種商業片,太沒追求,這番話當然可以理解。
李一白理解他的想法,解釋道:“爸,那部劇只是暫時的,而且我是用了心在拍,絕對沒有糊弄觀眾,對得起自己的工資,劇本里一些完全負面的東西我也刪除了,這點你放心。”
“而且,我沒跟您說,其實這部劇也有我的一份功勞。《激情》的導演康紅雷是我朋友,之前就認識,我幫他拍過半天,他還欠我人情呢。”
“就是家裡來客人那段,我是執行導演。”
“你要是想要臺上幾位簽名,我可以幫你要。”
做這行的又個好處,很多訊息可以從媒體上看到。
這對父母其實一直都在報紙上關注著李一白的訊息。
只是媒體上關於幕後工作者的報道很少。
李一白和老康當時都屬於無名之輩,當然不可能有報道。
所以李明誠還真不知道他倆認識。
聽到這個訊息很高興,李明誠語重心長道:“那就好,我也管不了你,只是希望能走正道。”
李一白道:“知道的,你生的兒子還不放心嘛。”
他又說起一事,笑道:“爸,媽,你們可不知道老康可慘了,今年都沒辦法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