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莉莉的揪心並不是個例,而是必然。
原因是編劇陳曼玲,還有導演李一白。
《水月洞天》這個原創劇本相當優秀,是典型的“陳式”劇本。
這裡必須要介紹一個人,叫王倦。他是《慶餘年》,《舞樂傳奇》,《大宋少年志》,以及《雪中悍刀行》未播出)編劇。
陳曼玲寫作,和王倦一樣,有一個顯著特點:反轉極多,非常吸引人。
每個人都帶有智商,不會出現劇情崩壞,人物性格以及cp線設定上尤為出彩,而且沒有臉譜化的壞人。
舉個例子,趙雲是因為機緣巧合,沒有得到童博的感情,最後嫉妒加上因愛生恨才黑化。
最大反派尹仲也不是什麼真正的壞人,他所痛恨的只有以前自己的本家童氏一族,因為他們將自己逐出水月洞天,最後導致女兒死亡。
這個人依然有自己善良的一面,面對豆豆這個好心的姑娘,他是有一份赤忱的,看到她跳崖還讓她“別做傻事”,對自己的後代尹浩,尹天奇如同天下父母一般恨鐵不成鋼。
換個角度看,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老祖宗~
這些鮮明的人物個性,還有感情走向,無比吸引觀眾,讓她們如痴如醉。
並不是說這個劇本十全十美。
實際上,這個劇本還是有明顯的缺點。
主線比較單一,整體劇情太過簡單,專注情節性和戲劇性,所有會導致有些失真。
受限於製作成本,人物架構也偏單一,沒有背景鋪墊,人物沒有自己生活,存在這個世界上就像只為了這個故事服務。
觀眾只要意識到,就會完全出戲。
不過,從專業角度來說,這並不是編劇的責任。
剩下的功夫需要導演和製作團隊擔起來。
李一白出場了~
恰好,他在這點上尤為擅長,創造性的插入一些小細節,比如某種特別的食物,功法運轉方式,結界和特異功能介紹,武林中的其他門派,種族的服飾,人物行動的動機。
這些小細節,穿插在劇情中,一步一步給觀眾普及世界觀,瞭解人物,增加帶入感。
精品劇,這部分背景鋪墊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陳曼玲的劇本,搭配李一白對電視劇獨特的理解和獨特的拍攝方式,堪稱珠聯璧合。
這版《水月》比原版在製作上優秀得多,更加吸引人。
一出來就迷倒了吳莉莉,乃至於一大片觀眾也不奇怪。
......
早上,吳莉莉稍微吃了些粥和鹹菜,馬上就帶著包準備離開家。
吳母看到她這著急忙慌的模樣,日常嘮叨道:“你這瘋丫頭,這麼一大早急著出門做什麼,多吃點,別餓出胃病,要保養身體,馬上就要中考了!”
這套說辭吳莉莉已經聽過無數遍,她壓根沒有聽到心裡,道:“媽,你這是把我當豬養~”
吳母道:“你懂什麼,吃得多是福氣。”
吳莉莉道:“等我吃胖了,嫁不出去我看你怎麼辦~”
“嫁不出去我養著,怕什麼~”吳母道,“你帶個雞蛋路上吃,雞蛋有營養~”
她說完這話,壓根沒挺到回聲,轉頭一看,沒人,這才知道吳莉莉已經下樓了。
暗暗吐槽一句孩子永遠是丟東落西的毛病,吳母無奈地關上房門。
吳莉莉下了樓,直奔約定好的地。
今天上午約了一群小夥伴爬山。
當然,這個理由並不足以讓她如此著急,真正的原因是她迫不及待想和朋友分享《水月洞天》。
這部劇實在太好看,必須讓自己的小夥伴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