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期,一個偶然的機會,傑尼斯事務所的三名練習生主演了一部叫《3年b組金八先生》的電視劇。
因為收視率一路拉伸到30,這三名練習生突然爆火,結成組合出道,並且在tbs電視臺黃金檔第一次擁有了冠名綜藝。
這個組合引起李一白注意的地方在於。
又是一次業務能力上的探索。
“男偶像”們也可以演電視劇,可以上電視臺冠名綜藝做事情。
這算是和“女偶像”們的分界點了~
女性偶像只能拼唱歌拼青春。
男偶像能幹的事情要多許多,大大延長了他們的職業壽命~
接下來,又一個標誌性藝人引起了李一白的注意。
名字叫田原俊彥。
這傢伙本身不重要,關鍵是傑尼斯在他身上進行了一次商業運作。
之前的藝人都始終以舞臺劇和本色特點為賣點,這次,他以歌手身份出道,並且在cd當中夾雜了寫真,一下賣出了超級爆款——之前的男偶像再紅,商業效益有限。
這次,算是找到了變現的途徑啊~
總體而言。
到了80年代,傑尼斯事務所對“男偶像”的商業運作的摸索就基本上已經定型了。
“女偶像”只能賣青春和夢想,職業年齡比運動員還短。
“男偶像”可以賣成長,從十一而歲就開始入社,不限制成員的天性,讓他們自己成長,散發獨特的魅力。
到了合適的時候讓成員拍電視劇出名,然後在電視臺冠名綜藝,上音樂節目不斷刷臉。
用電視劇和綜藝吸引新粉和穩固人氣。
最終以“歌手”為本位,不停開演唱會,透過在cd裡夾雜各種不同的寫真,讓粉絲重複購買。
紅紅火火,大掙特掙~
同樣的套路開了一次又一次,培養了一大批偶像粉絲,形成“媽媽追完女兒追”的迴圈。
李導心說這下好了吧,到了80年代末,又開始有些不對勁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見到李一白看著“男女偶像”兩張同樣的年代斷層表滿臉思索,不得其由,竹內亮跳了出來。
他解釋道:“這個斷層不是曰本人可能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