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來者的角度看,《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確實是一部浩大史詩,一共有四部曲,分別“裂變”“縱橫”“崛起“。
外加稽核許久,最後以《大秦賦》之名播出的“天下”。
《裂變》的導演是黃建中主導,延藝搭檔。
二三部《縱橫》和《崛起》是同一時間拍攝的,導演也是同一位,之前李一白就遇到,對李導頗為尊敬的丁嘿同學。
第四部則是第一部的延藝主導,配著三位不知名導演。
總體而言。
第一部是浪漫主義極致的史詩級作品,編劇是原著作者孫皓暉,所以劇本偏演義化,浪漫化,講的是《大秦演義》而不是《大秦志》。
同時,導演黃建中對細節的重視程度,畫面的質感,歷史的厚重感的把控非常到位。
文戲和整體節奏感也很出彩。
整部劇拍得引人入勝,觀眾也目不暇接。
給觀眾留下了“公如青山,我如松柏”“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這些純潔精神。
四個字評價就是“好看,好看。”
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黃導做到了最好,甚至在李導心中不遜色於《權力的遊戲》。
第二部和第三部。
劇本上有所改變。
編劇不是照著《大秦帝國》小說改,而是偏向史實化,雖然相性有些不相容,但改編劇本質量相當好,贏得滿堂和“彩!”。
缺點是,丁嘿的導演能力明顯沒有黃建中導演強,道具細節水平起伏不定,畫面質感,鏡頭語言全方位下降,現場收音又導致觀眾注意力不夠集中。
總而言之,就是拍出來的情節不夠吸引人,不夠好看。
當然,因為劇本的加分,作品完成質量仍然處於上成,吸引到了不少粉絲。
因為這些不同之處,在四部播出之前。
“大秦家族”並不和諧~
《縱橫》《崛起》的劇粉其實經常和《裂變》劇粉吵架。
《裂變》粉絲說第一部有精氣神和理想主義,其他兩部拍得不好看。
《縱橫》和《崛起》劇粉則說《裂變》太偉光正,應該改名叫《商鞅傳》,後兩部更符合史實。
前三部都有一個前提,或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整體質量值得高分。
《大秦賦》播出後,情況馬上迎來轉變。
這部劇只有片頭和道具做出了史詩感,剩下的完全就是在給觀眾喂屎。
畫面畫面不行,劇情劇情不行,演員也不適合人物,還宮鬥了四十集,被人怎麼罵都不為過。
被看過的人調侃成《大情婦之嫪毐傳》,《大傳》不冤枉。
李導穿越之前並沒有看到《大秦賦》。
不過,就算看到口碑這麼差,他也不會太過意外。
雖說號稱“原班人馬”,但真正瞭解幕後的人都知道,《裂變》的靈魂人物是黃建中。
這部戲雖說超長髮揮,但和他的其他電視劇風格都是一脈相承的,能找到來龍去脈。
相對之下,延藝的水平,真心比不上黃導——延導最讓人記住的恐怕是《實習生的故事》裡大美圓和一幫穿著jk制服的小姑娘打鬧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