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場可大可小,今天這只是小轉場,也就移到景區的另一地方。
要是大轉場,可能就得跑橫店,蘇州之類的地方了。
李一白陪著跟機員一起拆解機器。
又要解釋“跟機員”了,顧名思義,就是跟著機器的人。
在影視拍攝中,由於購買拍攝機器的資金很貴。
而且電子機器需要長期使用,否則就會壞。
而一個劇組又不可能一直拍戲,不可能買一個機器然後放在那裡吃灰。
所以影視行業大多都是租或者借用別人的拍攝機器。
租借方可能是影視器材租賃公司,也可能是各大電視臺製片廠甚至軍區文藝部。
不論誰是租借方,為了保護器材,通常都會派一個人隨時守在機器旁,片刻不離。
當然,這個人的費用是由拍攝方負責的。
前面提到過的《琅琊榜》製片人侯洪亮。
他和孔苼導演就是因此結緣。
九幾年,侯洪亮當時在當兵,他們部隊當時有一臺很好的裝置。
孔苼作為攝影師經常會去借機器,一來二去,二人就熟識了。
退伍後,侯洪亮受孔苼影響也去了影視行業,給孔笙當助理。
這二人的友誼很有趣也很長久。
中間孔苼導演有一段潛伏期,不想拍電視劇,跑去拍紀錄片了。
紀錄片當然又耽誤時間又不掙錢。
但侯洪亮也不離不棄。
跟著孔苼導演以及孔苼當時的徒弟也是《琅琊榜》的另一位導演李小雪同志一起累了幾年才拍完一部關於抗日戰爭索賠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拍完,用孔導的話說:“很痛苦,很累。收入方面也差了那麼點意思。”。
於是他繼續回去拍電視劇了。
但這次紀錄片生涯不出意料,還是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他們瞭解到了長沙會戰,在14年拍了《戰長沙》。
這部劇蠶豆打分人數12萬,評分9.4,妥妥的神劇。
雖然在孔苼導演的作品中也就只排第三~
要是沒有跟機員這段緣分,就沒有這對國劇之光的黃金搭檔。
收拾完機器,李一白準備上車。
上車前,他看到一個長著絡腮鬍的胖子正逮著給打板的潘婕一頓臭罵。
“你他媽能不能認真一點,要你來讓你吃乾飯的,出了錯那都是錢,怎麼著,你來玩的?”
“低著頭做什麼,說話啊!”
潘婕當然不可能反駁,估計他犯了什麼錯,只能捱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