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帝國》這部戲中,商鞅明面上要面對的主要敵人是以甘龍杜摯為首的老士族。
次要敵人則是大名鼎鼎的“墨家”。
不要小瞧,雖然這個學派在後世沒留下太多痕跡,但在此時絕對是個恐怖無比的組織,弟子遍及天下,山東諸國都有分佈。
後世提到戰國都號稱“百家爭鳴”。
但當時人的評價是,“孔墨”天下各半~
更可怕的是,墨家和儒家不同,儒家講道理,墨家出刺客。
“兼愛非攻”的主體思想之下。
基本上他說哪國不“兼愛”,哪國國君就危險了。
匹夫一怒,人人都怕啊~
李一白拍戲之前只是簡略地瀏覽了一下《墨子》,肯定談不上了解墨家思想,但他對墨子這位哲學兼科學家還是很敬佩的,畢竟是幾千年前就開始研究幾何,物理的高人。
他很怕誤導觀眾,還專門思考了一下秦國變法墨家到底會不會跳出來阻止。
結果是,真有可能這樣做......
主要原因是此時第一代鉅子墨子已死,繼位的禽滑釐年紀和墨子差不了多少,只能勉強維持墨家不徹底分崩離析。
你讓他完全控制?
有些困難~
以此為準繩的話,墨家的內部鬥爭一定會激烈。
這種內部競爭激烈又會對映到外部,各國只要有風吹草動違犯了“兼愛非攻”的鐵律,繼承者們一定會去考察這種行為,甚至會更加嚴格地把“罪名”坐實。
說實在點:
撈政治資本,等著禽滑釐死後繼承鉅子之位.....
讓我們把視角放大,暫時離開墨家內部。
秦國變法有沒有招惹到墨家呢?
毫無疑問。
招惹了~
衛鞅變法時在渭水河畔狠狠地殺了一批“私鬥者”,觸及到了“兼愛”的鐵律。
於是,墨家第三代弟子鄧陵子馬上帶人化妝進入櫟陽,準備將“罪魁禍首”衛鞅拿回墨家總壇審查。
他們只是準備拿回去審查,但衛鞅的紅顏知己白雪直接派人火燒墨家據點,將這批人趕出櫟陽。
矛盾擴大了~
擴大到墨家準備直接派人刺殺秦孝公,他們也確實行動了。
秦孝公遭遇刺殺後逃脫,但事情沒有解決。
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變法成果,他只能在百里玄奇的帶領下親自趕赴墨家總壇解釋......
......
說了這麼多,只是為了解釋眼前這場戲。
秦孝公親赴墨家總壇,但外界的變法還在繼續。
老世族們被變法割去不少利益,自然不甘心俯首就犯,他們準備趁著嬴渠梁離開的這段時間將衛鞅一軍,於是派人掉包新世族給太子嬴駟交的稅糧。
嬴駟年幼無知,直接中計。
他衝進自家封地,屠殺了不少手無寸鐵的百姓。
老世族又派人串聯,攛掇農民怒火,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交農”就鬧出來了~
“交農”是古代農民特有的反抗方式,農民遇到不公正的事情,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串聯各鄉百姓,舉起犁耙等農具,一行人衝進縣府,把農具丟到地上,示意“我不種地了,你看著辦”。
這玩意只比造反好那麼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