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
一條資訊跳了出來。
鐘岳家長,您的孩子已經於九點五十一分,到青少年宮三樓書法教室二學習,請您放心。
“哈哈哈哈……”
一旁給玉蘭噴水的看到笑得更兩百斤大胖子似的顧秦,苦笑地搖了搖頭,這娃子,最近怎麼老是不正常呢?
……
還在青少年宮的鐘嶽不知道,他又一次無形之中走進了魔女的套路。不得不說,青少年宮的基礎設施還是挺不錯的。鐘嶽路過書法教室一時,朝裡頭張望了一樣,年齡不一,其中還有幾個老頭,站在桌子前潑墨揮毫,看樣子,也是趁著工作日教室開放,找個練習的好場所。
鐘嶽走到遙對面的書法教室二,中間是一長排的連廊,放著各種書刊,只不過今天學生都在上課,顯得有些冷清。
走進書法教室二,裡邊空無一人,鐘嶽笑了笑,一個容得下一百人的教室,居然沒有一個人,正好,他可以安心臨摹《靈飛經》了。
他從圖書館借來的《靈飛經》,很可惜,是拓片版的,與墨跡版的差異在於,拓片版沒有所謂的勾絲,起筆看上去,就是很普通的露鋒起筆。
這其實有很大的詫異跟區別。《靈飛經》為什麼被部分書家尊為天下第一小楷,就是因為在行筆連貫靈活的同時,這些細微的地方,能夠彰顯出精妙、老道的筆法。而這一些,都是拓片版所無法感受到的。
筆法至歐陽詢乃絕,不是說從此以後的書家都不會筆法了,而是有些精妙、神秘的筆法,就此失傳了。
經歷過唐末五代的洗禮,輝煌而又古老的書家傳承,就斷代了。所以前人才說,身為楷書四大家之一的元初書家趙孟頫,僅得《飛靈經》十之三四功力,並非子虛烏有,就僅僅是一筆之中,那樣子的一波五折,趙孟頫是絕對無法做到的。
並不是說,一波五折,是讓筆畫波動五次,而是在這短暫時間內,飛快地書寫之中,行筆的筆法在短時間內,變化五次,這種差異是細微的,甚至就算在一旁觀看,你都察覺不出什麼來,只有靠言傳身教,才能有所領悟,這也是書法之道難以傳承開來的原因,靠的是天賦跟底蘊。
同樣,文徵明也做不到,所以他讓鐘嶽臨摹《靈飛經》,並不是想要他憑空悟透其中奧義,而是透過這本字帖,讓鐘嶽習慣小楷的用筆之法,算是跟隨他練習小楷的一個入門過度。
筆墨紙,都是鐘嶽隨身帶來的,倒墨水的小碟子,教室之中有提供,這樣待會兒練習完畢,拿水一沖,也就不會弄濕書包了。
如今,憑借百分之三的熟練度,鐘嶽的小楷,實在是還沒有摸到門檻,只能說,功成之日,遙遙無期。
字寫得好看吧?倒也還湊活。從古至今,就不缺乏字好看的人,尤其是明清時期,館閣體盛行之時,那上京趕考計程車子文人,哪一個不練得一手好字?但是能被稱作是書家的,古往今來,寥寥無幾,一百之數開外,即便承認是個書法家,那也是籍籍無名了。
這樣的淘汰率,簡直比考個狀元都要稀少,由此可見,在如今這個隨隨便便亂塗亂畫,都能被稱作書法家的時代裡,那些沽名釣譽,弄虛作假之徒,究竟是有多麼可笑了。
鐘嶽靜心臨摹,握筆如松。
筆墨在思維的靈動間,時而急,時而徐,就像是山澗潺潺的小溪,雖然沒有漆書那般波濤洶湧,但是平靜之中,也有一絲絲的靈韻跟活力。
字,不是死的,它是要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