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籃球場,然而卻臨時充當著文人們的戰場。一靜一動,在顧秦眼裡,這個筆耕不輟的側影,是那麼迷人。
靈飛經全文有三千餘字,鐘嶽肯定是不可能去全本臨摹的,即便是時間允許,尺幅也不允許。四尺對開的宣紙上,最合適的就是四十三行本的內容。
一氣以貫之,鐘嶽記得最重要的一句話便是小楷難於寬綽有餘。
每一個字,它是獨立的,又是一個整體。做到寬綽有餘,那麼就是要在結構上有巧妙的佈局。
書法之道,紙面上的是功夫,紙面之外的那是意蘊和精神。
鐘嶽開掛似的快寫,讓場內的觀眾都驚了個呆。
因為鐘嶽寫得太快了,簡直就不像是在寫字,看上去就像是在隨便塗塗畫畫。
“這個小夥子,之前麼淡定地跟沒事人似的坐著,現在時間來不及了,就這樣應付了事,還是太年輕啊。”
一位老大爺推了推老花眼鏡,雖然從他這個角度看下去,看不清鐘嶽寫的是什麼,但可以確定並不是什麼大字,嘆氣道:“小夥子還是年輕啊,這種大賽,時間緊湊,還寫這種小字,篇幅長還不討好,真不知道他是咋想的,參賽經驗不豐富啊。”
不管其他人如何理解,鐘嶽對於靈飛經的把握,有自己的思考。
唐人在眷寫此書的時候,絕對不是以書法創作的形式而作的,就是簡簡單單的抄寫經文。道家,由於老子的關系,在唐朝發展到了鼎盛。所以一些盛唐時有名的書家都篤通道教,譬如魏徵、吳道子、賀知章等等。
所以鐘嶽同樣不是將它當成是書法作品來臨摹,而是將它切切實實地看做是一篇道家經文來寫,虔誠地書寫。
場館之內開著空調,讓燥熱的空氣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都進入了尾聲。
落款,蓋印。
鐘嶽同樣已經寫到了落款。他比其他人少了將近一個小時,又是如此緊湊的篇幅,足以見他行筆之快了。小楷,並不是說要慢工出細活,該快的地方就要做到行雲流水。
四十三行本的靈飛經並不是很長,鐘嶽臨摹了無數次,早已經爛熟於心,加上系統全息投影下,結構佈局都在眼前清晰浮現,這才快得離譜。
呼。
鐘嶽放下手中的小毫。手腕微微發酸,看了眼時間,才半個小時的功夫,確實寫得挺快的。
他將印章蓋上,檢查了一邊是否有什麼不妥之處。
事實上,這一步也就是得個心理安慰,書法不同於其他的,錯了,再去改就畫蛇添足了。寫好了該是如何就如何了,去修修改改,有礙觀瞻。
鐘嶽就這樣坐在位置上,等著評審過來。
陸陸續續,不少人已經完成了作品。鐘嶽看向觀眾席,發現了顧秦疑惑的眼神,鐘嶽回以微笑。
雖然過程有些曲折,但是對於鐘嶽來說,還算是順利。
墨跡漸漸幹了,鐘嶽用紙鎮壓著。側目看過去,評審席上的書法家們,已經走下臺來,開始評分了。
鐘嶽轉了轉發硬了脖子,有些疲憊地打了個哈欠。
這種比賽,還真是無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