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舉四論

陸鳴閉上眼睛陷入沉思,想要解決這個策論的難題,就必須要先找出其中的最關鍵的問題,只要先把它找出來,那麼就可以根據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案。

就如同治病一樣,想要把病治好,就要得知病根在那裡,要一針見血。

如此過去了一個時辰,陸鳴突然靈光一閃,好像醍醐灌頂一般恍然大悟。

根據他的分析和推理,其關鍵因素只有四個字可以概括——重文輕武!

雲國過於注重孔孟之道的教化,讓普遍的讀書人比較喜歡任職文官,卻不願意做武將,如此一來,就出現了“文以治國有餘,而武以不足平天下”的病根。

朝廷之中,若是哪個地方的縣令、知府有所空缺,不需要多久,朝廷很快就可以派出新的可靠官員立即任職。

但若是軍機方面哪個將領的位置出現空缺,那就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

武將要求更高,第一,具有一定的文位和修為,且對兵法有一定的研究,這是文化上的要求。

兵法,不能只會紙上談兵,而是要有真正帶兵的能力。

想當初在三國時期,馬謖可謂是精通各種兵法,即便是諸葛亮也經常會在排兵佈陣中詢問馬謖的建議。

表面上馬謖對戰況的分析和推理頭頭是道,可真正用馬謖去守街亭時,他不僅不當道紮營阻擋魏軍,反而以“憑高視下可勢如破竹”為由屯兵山上,遭到魏軍圍困。

此一戰,諸葛亮痛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故此,即便是熟讀兵法之人,也未必能做一個合格的將領。

第二,還得會合理得訓練士兵,關鍵時刻,只要一聲令下,就要時刻上戰場衝鋒陷陣,保家衛國。

第三,為將者,得具有戰場上的應變能力和調兵遣將的能力。

如今天下大定,列國安穩,人族之間少有戰爭,雲國更是如此,故而形成重文輕武的原因。

十方古地之中,賀蘭山由岳家軍負責攻打,聖院每年都會提供岳家軍各種物資,如今雖然尚未攻克賀蘭山,卻時常傳來捷報。

而景國抵禦蠻荒古地,讓蠻荒簽訂和平條約,百年之內不得進犯人族,否則景國便傾一國之力,十年之內可徹底將蠻荒古地移為平地。

景國方聖對蒼生心懷仁慈,不忍生靈塗炭,若非如此,蠻荒古地恐怕早就不再是古地,而是景國的土地。

至於雲國,則是抵禦東瀛倭寇,由於隔著一片東海,且長城之處又築起高牆,易守難攻,故此,只要有一位大儒率領數十萬兵馬坐鎮邊關,雖不能主動出擊,卻可抵禦百萬倭寇大軍。

其他列國,也各自負責鎮守抵禦一方古地,如此一來戰事少了,生活安逸了,部分國家也就自然而然重文輕武了。

找到問題的關鍵,那麼解決的方法也就有了。

第一,可在各州、各府以及各縣的文院和書院之中,傳授《三十六計》以及《孫子兵法》,如此一來,可以普遍提高讀書人的邊防意識,以及涉獵一定程度的兵法。

第二,陸鳴建議雲國開設“武舉恩科”,讓秀才和舉人可以透過“武舉恩科”的考試可直接入軍方擔任正七品的校尉。

有了官銜作為誘餌,那麼必定會有許多讀書人投入軍方,特別是那些自認為在京試中無望中榜,且又想當官的舉人,可謂是充滿一定的誘惑力。

第三,各地的軍方可以採取實戰演習的方式,增強將領們調兵遣將的能力,和士兵們的實戰能力。

就好像是下棋一樣,將領們可以把演習的場地當成一個棋盤,讓各個將領在演習之中排兵佈陣,將《三十六計》和《孫子兵法》進行實戰運用,如此一來,就能夠從各個方面提升雲國的戰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