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想派一個可靠的人率兵前往龍門府,一是接任龍門知府之職,二是統一龍門府的陣線,三是堅決與倭寇抗爭。”
“雖說龍門府是陸鳴收復,功不可沒,但陸鳴畢竟還只是殿試期間玉林縣的縣令,他只需要負責好他的玉林縣即可。”
“只要他能夠治理好他的玉林縣,等他過了殿試,朕自會重用他,所以這個龍門知府的位置必須得有人接班。”
江天龍說道:“父皇英明,陸鳴畢竟還只是個未滿十八的年輕人,讓他治理玉林縣的同時還讓他統治龍門府和轄下其他縣的話,他的工作量可比其他人要大很多。”
“朕也是這麼想的,陸鳴是我雲國的棟樑之才,潛力無限,咱們可得想辦法助他一臂之力。”
江玉皇說道:“諸位臣工,你們可有比較適宜的人選?如果是向劉玉那樣的窩囊知府就別向朕舉薦了,眼下國家要的是真正的棟樑之才,可不是那些濫竽充數之輩。”
說到這裡,文武百官開始交頭接耳地議論,一下子就提出了各種不同的人。
但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探討,都沒有比較滿意的人選。
此時,江天龍提議說道:“父皇,兒臣舉薦一人,此人文武雙全,可由他率軍支援龍門府,不僅能夠與倭寇鬥爭,還能夠接替龍門知府之職,可謂是一舉兩得。”
“此人是誰?”,江玉皇問。
“文淵閣翰林——董明海。”
江天龍說道:“董明海是國學宮上舍出身,也是兩年前的雲國殿試狀元,自他成為翰林之後並沒有繼續為官,而是在文淵閣任職。”
“董明海精通兵法,主修兵道,而他自身也是一個翰林文位的讀書人,派他率軍前往龍門府,應當是最合適的人選。”
“嗯,言之有理。”
江玉皇聽了也很贊同這個建議:“你現在暫代兵部丞相職位,對兵部的情況也瞭如指掌,你打算讓董明海率領多少兵馬前往龍門府?”
江天龍說道:“前線的兵馬已經按部就班無法調配,所以只能從朝廷的其他軍營裡另外調遣兵馬。”
“兒臣合計了一下,除了前線的候補援軍已經隨時待命不準調動之外,朝廷的軍營裡最多還能調配出兩萬兵力。”
“只要裝備齊全的話,這兩萬人馬便是精英部隊,以董明海調兵遣將的才能,一定能夠屢建奇功,驅逐倭寇。”
江玉皇聽完原地考慮了一下,半晌後說道:“好,就依你所言。”
“擬旨,任命董明海為‘龍門大元帥’,率領兩萬兵馬馳援龍門府,並暫代知府一職,玉林縣令陸鳴負責從旁協助,龍門府境內其他各縣的縣衛軍隨時聽候董明海的差遣。”
“兒臣立即擬旨請董明海出任龍門大元帥,並率領兩萬大軍到龍門府任職。”,江天龍臉上流露出了些許喜色。
江玉皇說道:“希望董明海能夠不負朕之所望,在前線屢建奇功,屢傳捷報,為朝廷分憂啊!”
喜歡聖道讀書人請大家收藏:()聖道讀書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