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當時的地理課上到這裡,我沒覺得中學和小學有什麼本質的差別呀?無非就是多了些同學,就當是多了些好友,老師上課用了新穎的輔助材料,將來還會有不同的老師教授不同的資料子庫,可這些只是量變,並不是質變,套路都和原來一樣呀,甚至都沒有開展多程序教學,這段時間僅僅在教授地理資料子庫一門罷了,其他的資料子庫當時還沒有涉及呢,我也就感受不到可能的不同了,目前只是所教內容更深了而已。
漸漸地,我覺得上課變得不那麼好玩了,雖然內容很引人入勝,但也僅此而已了,這算是唯一吸引我的地方,要不是老師講得好,再加上講授的又是我聞所未聞的東西,我都懶得學下去了。
於是我就到別的場景去閑逛,我同時進入了37個場景,包括佔新和自由集市,到處尋找新鮮事來充實我的大腦,我還與全校同一批入學的同學們構建了年級交流群,我們56班也建立了班級交流群,我們在其中盡情聊天調侃,從無聊中製造有趣的事情,編著一個個勉強的笑話、段子。這個世界的常態就是這樣,在網上的社交程式中,大部分內容也都是這樣的,大家壓榨著、挖掘著無聊中的新鮮見聞,“苦中作樂”。話雖如此,但這種閑聊也能讓人開拓眼界,大家在一起分享自己覺得有趣的資訊,本身就是一種愜意的享受,光我們學校同年級的學生就有5000多名,再加上那些社交場景中的使用者,人數數不勝數,那麼多人總能造出一些大新聞嘛,總會有人有一些值得別人關注的新鮮事,總會有人能創造出什麼有趣的事物供大家把玩,一旦人數量上去了,什麼都可能發生,所以要到處多看看,多走走,千萬別漏了那些最有趣的風景呀!
我們的這些“壞心思”正則老師也應該是知道的,她經驗可是非常豐富呀,她僅僅在我們中學就工作了4個月,要知道我這時才活了10個月大,還不滿兩歲呢,在這段時間裡都不知道她教了多少屆學生了。這不,在上課的中途,她忽然說:“同學們,你們目前感覺怎麼樣呀,是不是感覺比小學的時候內容豐富多了?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吧,能理解嗎?我講解的有哪裡有疑問嗎?你們是不是到處去玩了?”果然,一下子就戳穿了我們……
“放心,我可沒興趣像小學老師一樣監控你們。你們的行為都是我分析出來的,被我說中了吧?我教過那麼多學生,像你們這個年齡想什麼還能瞞得住我?”正則老師自信的說道。“只要你們理解和掌握了資料庫裡的知識,就行了,其他方面你們想幹嘛就幹嘛,不過一定要講道德呀,這是做人底線。”
像我們這種水平的一個人足以同時應付超過1000個程序,多去些場景並不影響正常的課程教學,我們的腦力完全能夠處理的過來,我們這樣多交流交流也是促進同學之間的感情嘛,越聊我們之間就越熟悉越親密,從而願意分享更多內容,由此形成了良性迴圈。老師也並不反對我們的這種行為。
之後,正則老師說:“你們知道嗎?在課堂上,除了老師和學生進行問答互動以外,還可以由學生之間進行課堂討論,你們私底下應該討論過有關地理方面的問題吧。現在呢,我要把課堂討論引入到教學當中,訓練你們的團隊協調能力,培養你們的團隊意識,這是你們從未經歷的,注意認真學習。很多事情只有組成團隊才能完成,做獨行俠是沒有前途的。”老師說的很嚴肅,看來這是一塊重要的內容。
的確,我從來沒有經歷過團隊合作,原來我都是單幹的。在目前狀態下,與別人合作,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還可以,畢竟和別人一起做事似乎不需要經過專門訓練,人們本能上就有合作的潛力,但事情的難度一旦上升,毫無團隊精神的一群人就做不成了,也就是所謂的烏合之眾,成不了大事。這種東西,資料庫只能介紹一些原則,關鍵部分就只能在老師講解的基礎上靠自己去悟了。
老師說,團隊合作是一門藝術,它是有美感的,就像音樂和美術一樣,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時候去做都會有不同的結果,難以事先預測結果。團隊合作更多時候靠的是經驗而不是資料庫裡的硬知識,而我們當前最缺經驗。那應該怎麼辦呢?還能怎麼辦?當時只有多多練習呀,要形成一種多人默契,默契形成了以後大家合作起來效率就高多了。
為了練習我們的團隊協作能力,老師在給我們講解了一些團隊合作的要義之後特意出了一些超出我們個體能力範圍之外的難題要我們限時完成,逼我們抱團合作。最開始,我們這些人還都不服氣,妄圖全憑自己來搞定分段的問題,後來發現僅僅把問題直接切成幾段分配給大家來獨立完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於是我們開始一起商量該怎麼弄,大家應該怎麼處理、怎麼協作,這個商量過程簡直就是一場吵架,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大家各抒己見然後卻形不成統一意見,28個人有28種“策略”,這種情況連投票都沒辦法解決,我們這個“團隊”一點章法都沒有,亂作一團,誰都覺得自己的方案最好,誰也不服誰,誰也指揮不動誰,誰都自行其是,大家就這麼在相互爭辯中耗盡了時間,最後任務失敗,我們沒有完成這道考驗我們團隊寫作能力的難題。
正則老師看到這個結果“非常高興”,她得意的說:“我早就料到了會發生這種情況,果不其然,你們這些學生吶,就是自以為是,你們看看你們有什麼用?這麼些簡單的問題你們那麼多人加在一起都做不來,在有限的答題時間裡都去扯皮了,白白浪費時間,甚至連一道題目都沒有完成。你們一個個都心高氣傲,覺得自己最厲害,最聰明,對吧?”老師是越說越有勁,形象變得張揚起來。正則老師說的都是實情。
接著,正則老師繼續說道:“之前的那些題目就當給你們提個醒,讓你們好好認清自己有幾斤幾兩。現在,我來詳細的教你們怎麼合作,合作有哪些思路和步驟,應該怎麼把大家組織起來,如和選擇隊友和分配任務,分歧應該怎麼協調,等等。等我全部講解了一遍之後我會繼續檢測你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如果你們融會貫通了我剛剛講授的內容,那你們馬上就能體會到團隊的力量。”老師這麼一說,我就很期待我們接下來的表現了,這才新鮮嘛!比原先那些無聊的課程新穎多了,我就喜歡挑戰的感覺。老師詳細耐心的介紹瞭如何組建團隊並使之正常運轉來有效完成既定的任務,還讓我們進行課堂討論,讓我們學生之間更加熟悉和了解對方,感覺“火候”差不多了就讓我們再做一批題目來檢驗檢驗我們的學習成效。
她說:“團隊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成員之間互相瞭解、互相信任、互相幫助,我想,經過課堂討論和實時的私下交流,你們應該都互相瞭解了吧!現在再互相不熟悉的話就說不過去了,這就是你們自己的問題了,不關我事哈!”老師微笑著。
不知不覺中,進入中級教育階段已經有15個小時的時間了,透過這段時間的瞭解交流,我們這些同學相互之間確實已經很熟悉了,誰誰誰是什麼德行大家一清二楚,我們之間也就幾乎沒有任何隱瞞任了,28個人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當然了,朋友之間也是會相互開玩笑、相互鄙視、相互挖苦諷刺、甚至吵架的,不過誰也不會在意,不影響友誼。當時的友情就是這麼純潔,真是個純真的年代!
與我關系最好的同學便是那個愛出風頭的滿迪長風,字拔寨是她在中學入學以後取的字),她的名字都取的很好,尤其是字,簡直是霸氣外露,至少我只這麼認為的,她有著張揚的性格,是一個熱情洋溢的人,與誰都說得來,而且樂於助人,很討人喜歡,自然她朋友就多,同學們和她的關系都不錯,我當然也是其中一個。這位“社交達人”的外貌也還不錯,至少屬於我們同齡人的中上水平,在這個靠臉混的社會中,儀表是一定要重視的,人人都精心打理著自己的形態和聲音,就是為了更加引人注目,得到更多人關注。
現在,老師又出了新的題目讓我們一起回答,題目一共有5道,而且這5道題目是有關聯的,還包含了很多場景,看上去比一開始出的題目更難更複雜,答題時間給的更少,滿分是10分。沒說的,肯定要利用團隊的力量才能解決這些難題。
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這次我們井井有條的開始團隊運作,從組建團隊開始,適當的討論誰當總協調人,誰負責哪一塊內容,即選出最合適的人放入到最合適的位子中去,讓所有人都能做她們最喜歡做的事;到團隊開始共同解題,在解題過程中還要互通有無,互相幫忙,遇到疑難問題時按照商定的解決步驟來討論解決,加快速度,避免扯皮,保持秩序;再到答案的審核,大家也一起有條不紊的討論、檢驗……整個班級構成的團隊都執行的很有秩序,比上次好太多了,我們滿懷信心的提交了最終答案給老師。
可是,正所謂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答題結果不盡如人意——我們大家辛辛苦苦共同協作答題只得了5分,才得到一半的分吶,真是鬱悶,雖說比早先一道題都答不出來要強多了,但是……哎,不管怎麼說,比以前有進步就行,這已經能夠證明團隊的威力了,當一個個單獨的人組成團隊協同運作時,發揮出的效能要大於僅僅把個體加在一起來做事的效能。如果個體形不成團隊,甚至還不如單幹的效果。
結果出來了,正則老師看似不經意的問道:“得了5分,你們對這個結果滿意嗎?”
我們當然不滿意呀,忙活了那麼久,就得出了這麼個結果,才5分,這是在否定我們的聰明才智呀!我們就是這種水平?
正則老師說:“既然不滿意,你們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