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二章 條件成熟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就這樣,我們的資産都進入了“暴增”模式,象徵著積分數量的數字不斷上升著,我心裡美滋滋的,想當年我和儒馨建立神經元公司的時候也經歷過一次資産暴增階段,現在又能重溫當時的美好了,全靠鮑黎曼的奇思妙想。

在這個世界上,越是見多識廣經驗豐富的人越容易創新,可慣性思維使然,經驗的包袱使得她們的創新大多是那種改進型的創新,而不容易出現“顛覆性”的創新,那種顛覆性的大創新往往出自於那些“半吊子”,她們既接觸了社會,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複雜性,又對一些東西認識的不夠透徹,從而沒有形成思維定式,這樣就容易進行深刻地創新。我覺得鮑黎曼就屬於這種人,我當時也屬於這種人,現在我還屬不屬於這樣的人我就不確定了,我真心希望我的創造力還能繼續保持。

又是大半年的時間過去了,離儒馨實體化的時間差不多有一整年了,她還是杳無音訊,難道真的是她的思維比平均水平更高,導致實體化的耗時更長嗎?我現在一個人在這裡著急也沒用,總要等她來聯系我才行。

到了這個時候,我個人賬戶裡裡的積分已經達到了50億有餘!這麼多積分足夠我進行實體化了,而且留足了安全邊際,實體化的條件已經成熟了,可當時我和儒馨已經說好了,先由她和我聯系完畢之後我再實體化,這樣我就好直接去找她,在我實體化之前交流一下也有助於我借鑒她實體化的經驗教訓,可以讓我在制定身體引數的時候有個良好的參照。

盡管我很想現在就實體化,可答應了的事情不能反悔,我還是再等等她吧,總不能再等一年吧!我正好可以趁著這一年再多獲得一些專業評價,有句話說得好,“證多不壓身”,順便還能多積累一些積分,也不損失什麼,反正條件成熟了,我隨時都可以實體化。

為了防止實體化的價格繼續上漲對我不利,我直接和提供實體化服務的供應方,即“實體化服務公司”簽訂了一份合約,交付了一筆定金,從而讓我可以在接下來10個月內的任何時候以現在的價格實體化,等於是鎖定了我的實體化成本,只是如果我在10個月內都沒有實體化的話,那這筆500萬積分的定金就歸該公司所有了。這其實對於公司來說是穩賺不賠的買賣,發明這玩意兒的人實在是個天才,無本萬利呀!誰讓現在的通貨膨脹太厲害了呢?這是對沖實體化服務價格波動的最佳工具,對於有錢實體化的人來說,花500萬積分鎖定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況且簽了這份合約還能享受貴賓服務,何樂而不為?

儒馨實體化的時候這東西還沒被發明出來呢,世道變化真快呀!另外,這項合約也是可以在客戶之間買賣的,價格隨行就市,這裡面很多人其實根本就負擔不起實體化,但也喜歡炒作這個合約——原因無他,就是想透過實體化價格的波動性賺錢。

無疑,這項合約如果用來炒作的話很容易虧本,因為如果在期限內無法找到下家的話這東西就作廢了,實體化服務價格如果下跌的話這東西也會變得不值錢,況且,初始500萬積分的定金也不是個小數目哇。但人們還是難以抵擋短期內賺大錢的誘惑,篤信“富貴險中求”,一個個進入了這個“坑錢陷阱”,實際上最後的大贏家就是實體化服務公司。很多投機分子都栽在了實體化合約的炒作上,她們也不想想,這玩意兒一點稀缺性都沒有,哪兒來的炒作價值?通貨膨脹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厲害嘛,我是告誡過我的所有員工不要碰這東西,這東西基本上就是個“零和遊戲”,甚至是“負和遊戲”,無論我們怎麼玩,賺錢的都是提供合約的一方。

曾經我以為這個社會裡,理性的人佔大多數,然而透過這件事情,我又長見識了,原來人還可以這麼“好騙”。還好我的心腸沒那麼狠狡)毒猾),沒有發明出什麼非常坑錢的玩意兒,善哉!善哉!

……

轉眼間,第二年的考試季又到了,這次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同時報考了法律、企業管理和歷史學,歷史學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一門學科,裡面的很多內容對今天都很有借鑒作用,俗話說“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歷史確實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對於提高一個人的思維認識和三觀是很有幫助的,怪不得我們社會的一些知名學者都勸大家多讀歷史,歷史這東西對於修身養性來說非常有好處,讀了歷史,人的視野也會變得更加廣闊、深邃。

企業管理這門學科,我按慣例報了之前的那個補習班,老師對我都已經很熟悉了,上起課來得心應手,我也聽著舒服,她把實務界和理論界的最新動態講得很清楚,比直接看資料庫爽多了,只把資料庫複制到自己記憶裡的人是很難取得好成績的,因為融會貫通更重要,專業技能評價考查的是專業勝任能力,而不是記憶記憶體的大小。

歷史這東西似乎不用報補習班,它屬於那種考驗一個人積澱的學科,短時間的突擊是沒有用的,它需要對歷史發展脈絡非常清楚,同時要有自己的見解。所以我長期以來一直在自學歷史,希望這次能得到一個高評價,也不枉我熟讀“萬卷書”哇!本來有這個精力,多去幾個場景玩玩不是更輕松嗎?在晦澀難懂的史料裡“鑽來鑽去”可不是一件讓人享受的事。

先考的是歷史專業,我面對著那些在大學裡學過歷史專業的競爭對手,絲毫感覺不到有什麼劣勢,反正歷史這東西,在不在學校學習,唯一的區別就是導師,但社會也是大學呀,更別提組織裡面了,一大堆對歷史非常有研究的人,我從她們的日常討論中接觸到了很多聞所未聞的事情,也不知道她們從哪兒搞來的黑歷史,她們的見解也非常深刻,很能啟迪人的思維。面對著大部分剛剛走出校園第一次接受專業技能評價的“嫩貨”,我反而覺得自己佔盡優勢。

整過考試過程可以說是輕松加愉快,對於裡面的很多問題,我都能給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因為我平時就喜歡思考這些富含“哲理”的問題,覺得有些事情一旦與“哲學”掛鈎,就非常“高大上”了,題目考查的就是考生對歷史的理解深不深刻。

考完之後,我一點都不擔心我的成績,“這次最低也能得個良以上的成績呀。”我心裡這樣想道,我對自己的歷史水平很有自信。

沒過多久,成績公佈了出來,我一看,果然是獲得了“良”的評價,雖說完全符合預期,但心裡還是有一點小失落——要是一口氣拿個“優”該多好哇!又得了一個良,為什麼就不能完美一回拿個“優”呢?我貪心不足地想著。不過獲得這個評價已經夠我加入一些研究協會了,也可以去大多數的大學應聘歷史老師,就業範圍倒是挺廣泛的。

對於法律這個專業,我已經考過兩次了,都是“良”的評價,這可是我的本來專業呀,一點起色都沒有,這次我突發奇想,問組織要了點“複習資料”,組織裡面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專業法律的人自然有不少,她們也很熱心地為我這個“陌生人”提供最好的資料,我一看這些資料,明顯就不一般吶,覆蓋面非常廣,從法律的起源到立法的思想,再到法律的不同流派,還有法律的發展過程……只要是與法律有關的,應有盡有,而且非常深刻,有很多我在大學裡根本沒有接觸過的東西,真是大開眼界。我問她們怎麼會有這麼多我從來沒見過的法律資料,有人回答說,這些資料就是她整理的,有人又說,那些資料是她整理的……搞了半天,這些都是她們因為對法律感興趣,自己整理編寫的資料,怪不得這麼厲害!

在歷史考試結束不久之後,法律專業評價測試開始了。我胸有成竹地回答著一道道問題,根據時間限制分成了不同程序同時做題,一切都按部就班,整個題庫一氣呵成,答完之後我感覺良好,這次應該能比上次更進一步吧!

等待成績的時候,我在心裡一直默默祈禱“優,優,優!”

彷彿是聽見了我的“許願”,當我滿心期待地開啟傳送過來的成績通知時,發現這次的評價成績還真是“優”,當時我的這個心情吶,就非常的激動,幾乎歡呼雀躍起來,終於得到一個“優”了!三次考試沒有白費呀!我立即更新了我的個人狀態,各種炫耀,各種求“賀電”,我要盡情地享受這個美好時刻。得到優的評價,意味著我可以當法律專家了,可以成為事務所的“頭牌”律師,那前途絕對大大滴!

這種感覺太好了!

有生以來獲得的第一個優鼓舞了接下來的最後一門考試——企業管理。我以最充分的準備,夾著勝利的“餘威”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這場評價測試中,“優”在向我招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