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儒馨已經去了實體世界,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才能走完這個“倒資料”的過渡期,不過按照我們以前收集分析的資料,意識的轉移大概平均需要1年的時間,每個人的具體時間各有不同,有可能長一些,也有可能短一些,取決於每個人的“肉體設定”和本身具有的意識複雜程度。儒馨是一個善於思考樂于思考的人,她的思想深度顯然比我高,估計她用的時間也會比平均時間多一些吧!
過渡期也是一個人最脆弱的時候,系統稍微出點差錯,資料遷移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導致一個人死亡。當然,這也只是理論上的危險期,經過那麼多年的改進,這一過程中的防護措施已經相當安全了,我們找了那麼多關於實體化的資料,只發現過2個失敗案例,那還是200多年前的事情,最近這200年,我們沒有找到任何失敗案例,所以,想實體化的時候,這點是不用再考慮了,還是多想想自己的積分賬戶吧,那個才是最需要考慮的。
在這一年左右的過渡期裡,儒馨等於是既不存在於虛擬世界,也不存在於實體世界,憑空消失了!最好的情況是儒馨在一年之後與我聯系,然後到了那時我告訴她我已經積攢夠了積分,可以實體化了,讓她再等我一年,再告訴我她的地址和詳細情況,我也好選擇出生地還有身體引數之類的呀,等我過渡期結束就去與她見面。我可不想等她實體化完成的時候我也正在實體化,那樣的話她不知道情況還以為聯系不到我了呢!當然,我也不願意等她實體化都完成了之後還沒有攢到足夠的積分,那多丟人吶!
現在的問題是,我能在一年時間裡積攢到足夠的積分嗎?我現在才5億積分才能實體化,那我最少要存40億積分才保險。
萬惡的虛擬世界,居然取消了遠古時代的金融市場,要是可以借貸積分該多好哇,可是這年頭,系統本身就嚴格禁止借貸行為,法律中也有明文規定,古時候的那種金融中介根本建立不起來,積分借出去了基本就等於送出去了,非常不安全;再說人們平日裡也沒有多少餘錢,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基本上存不到什麼積分,每天有錢就去瀟灑,沒錢就去不花錢的地方瀟灑,在虛擬世界裡做一些大事也不怎麼費錢,開公司、造場景、買工具都不需要多少錢,很多甚至是免費的,投融資需求不迫切;真正需要用大錢的地方就是與實體世界搭邊的一些事情,比如說採購實體裝置,這種毫無價效比的東西也只有那些有特殊癖好的人才會感興趣,受眾面太小,而實體化無疑是最費錢的,全世界也只有少部分人能實體化,如果是想靠借貸實體化的,那實體化之後怎麼還錢呢?實體化生存本就不易,估計也沒有多餘的錢可以來還本利,隨時還可能“撒手人寰”,就這樣子,誰願意借錢給別人實體化?憑什麼借給別人?為啥別人不借給自己?反正大家都差不多,沒什麼閑錢,那還不如自己花自己的錢爽爽呢!沒什麼人想投資。
我們的世界崇尚最簡單的規則——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安全可靠直觀易懂,遠古時期的史料顯示,複雜的金融市場經常發生劇烈的波動,不利於系統的穩定。
可是,對於我們這些有很多錢想要進一步資産增值的人來說,投資的需求就顯現了,在我們暫時還沒有積累到足夠積分實體化的時候,把手頭的積分融出去産生利息,豈不是比閑置更好的選擇?可惜沒有這樣的投資渠道,幾十億積分只能平靜地“躺在”自己的賬戶裡,産生不了任何經濟效益。
我覺得,有我這種想法的肯定不止我一個人,我應該做點什麼,那該做什麼呢?
像古代的時候一樣組建一家金融中介公司?當今法律有明確規定不準“非法”集資,我一個學法律的這點還是知道的,雖說還有點運作空間,但人們借出去的積分也不受法律保護呀,積分本身都是無記名分散式儲存的,安全性是足夠,但離開了自己的賬戶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又何德何能讓大家相信我把積分投到我這裡呢?我用集資的積分實體化有産生不了任何收益……想到這裡我倒是想到了一個在實體世界“斂財”的手段,那就是向虛擬世界籌資,然後透過倒賣稀缺物資賺錢産生效益歸還本息!絕妙的主意!我自己都佩服我自己,居然想到了一個這麼快速的發財之路,實體世界裡的人都是傻子嗎?她們除了硬體計算儲存裝置之外就不賣別的了?這東西銷路也太小了吧,利潤雖高,但受制於規模,根本吸引不到多少投資者嘛!
唉,搞金融中介都是“邪路”,還是要走正道。趁著這段時間考試季,我想繼續“升級”我的專業技能評價,稍作準備之後我就又參加了一次專業考核,希望能得到“優”的評價。可結果卻讓人失望,我獲得的評價還是良,和大學畢業的時候相比一點提升都沒有,那麼多年都白混了?
“是不是這麼多年我沒有多少在事務所從業的經驗?”我心裡這樣想著,要不要去找我曾經的大學導師補補課?算了,總學法律也沒什麼意思,我幹脆考個別的專業評價玩玩,換換專業才好玩。
那麼,該去考什麼專業呢?一定要選一個自己熟悉的專業,不然到時候得一個“慘”甚至“不可接觸”的評價就真是丟人丟大發了,可是我除了法律以外還熟悉什麼專業呢?企業管理?我腦子裡蹦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玩意兒,我自己都創辦過企業,現在也還是神經元公司的負責人,要是考企業管理的話還不是駕輕就熟?這麼多年以來我也學了很多企業管理的知識,畢竟手下一大幫人呢,沒有管理那是會出問題的,越想越覺得考企業管理比較靠譜,於是我就自信滿滿地報了名,還報了個補習班打算突擊學習一下,這是為了提高獲得高評價的機率。
在突擊學習的這段時間裡,我接觸到了大量有關企業管理的最新知識。這段時間,人們越來越活躍了,有了賺錢的渴望,大部分人想多體驗體驗真實觸手可及,有部分更有志向的人還想體驗貴得多的靈魂軀殼,那種渾渾噩噩過一天算一天的人越來越少,許許多多的人要麼身兼數職地打工,要麼創辦企業,經濟形勢一片大好,在這種大環境下,為了適應越來越複雜的經營活動實踐,企業管理理論發展的很快,我之前都是自學,那些資料庫都是零散的,沒有接受過企業管理的系統教育,大學裡學的也只是基礎,畢竟我不是這個專業的……話說,即使是學了這個專業,要是這些年沒有跟進的話也沒什麼用,這些學問發展的太快了,理論經常變,因為人是常變的。
給我講課的老師水平真不錯,把死板的資料庫內容說得很生動有趣,看得出,她是個非常有經驗的講師,長得也很養眼,氣質上乘,錢果然不會走錯路,花了20000積分的“至尊級”補習班效果就是好,講師是一對一的講解,比在學校場景裡好多人待在一起聽老師講課舒服多了,這才叫高階享受!古語雲:人生得意須盡歡……問題是我的人生還沒得意呢!希望能取得好成績。
突擊學習了10天,課程結束了,正好我預約的考試時間就是當天,我自信滿滿地迎接考試的到來。企業管理這東西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與管理相關嘛,既要科學又要藝術,我看著試題,似乎都不難,時間有限制倒是有點緊,但還能接受,我就分成了多個程序齊頭並進,節約時間。裡面有很多問題都是實際的案例或者貼近實際的模擬案例,我做得津津有味,身臨其境地處理著這些問題,裡面的場景做的就像是真的企業一樣,彷彿置身於真正的企業管理崗位上似的,做不同而題目就要變換不同的單位,不同的角色,除了站在管理層角度管理單位員工以外,還要站在員工角度“應付”管理層,而且不同崗位的職能都會模擬到。另外,從供應商到消費者,再到公共輿論,這份題庫裡也都有涉及,反正考生就要不停地變換自己扮演的角色來應付這些情景模擬題和案例分析題。
終於,考試結束了,我居然還有一道題沒做完!這下要“悲劇”了,評價不可能高了,20000積分白花了……還好當時簽了協議,如果沒有得到良以上的評價就退一半的積分,其實,我多麼希望不用退錢吶!可惜。
算了,沒考到就沒考到吧,等下次考試季來了再說,反正時間間隔已經不到一年了,好好準備一下,緊跟時事熱點,到時候再報這類補習班,成績應該會比這次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