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憑藉黑皮一角成功的在國內觀眾心中留下『色』彩濃厚的一筆,已經展『露』出他的潛力。
但限於目前的大環境,最多是導演選角的時候多了個備選,而且絕對不是男主角。
這裡就得說說目前國內影視圈的內幕了,都知道目前的電影裡面擔任一番的都是港臺藝人。
即便是國內三大導這樣站在頂峰的人物首選依舊不是內地人,因為國內公司沒有足夠的話語權。
自金融危機以後,香江最大的票倉東南亞收到嚴重衝擊,市場崩潰,港片式微。
被寄予救市之星的《無間道》也無法阻礙大勢,香江大佬及圈內知名人士進京請願。
如此二零零三年頒佈了《內地與香江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及其附件相繼簽訂。
其中還規定了香江電影可以不受進口片的配額限制進入內地市場,標誌著新的“合拍片”的時代來臨。
在這以前,香江只能與好萊塢共享進口片的配額,而每年的配額只有二十部。
香江一眾導演與業內人士北上撅食,當時的內地影史行業處於野蠻生長狀態,內地與香江電影業從廟堂到江湖的全面磨合。
香江方面有人,大陸有錢,如果雙方達成合作便是皆大歡喜的局面。
但這時有人眼紅了,就是既沒錢又沒人的灣灣了,他們提前與香江公司簽署合約,以後無論加入多大的內地公司,都只是第三方的電影代表。
換句話說,內地方已經失去了電影演員的選擇優先權。
而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當年正巔峰的吳白鴿,他在國際上的名聲僅次於李按。
當然,後來他撲街了。
當時的他們將內地市場當成他們的半殖民地,不僅僅如此,他們還竭盡全能的阻擊和打壓有潛力的內地藝人。
釋放各種黑料,就如同他們當年成功阻擊了兼具演技和人氣、最先出頭的周杰一樣。
如拍攝《垂簾聽政》時,主演劉曉慶頓頓饅頭鹹菜,香江演員專用餐車,有魚有肉。
如拍攝《南北少林》時,李連解一天三塊錢片酬,香江人員一天五千。
如接拍完《新還珠》的馬司令給自己定了個目標:不再接香江,灣灣型別的劇。
他們還有強推的代表人物如“天庭言”,軟驚天,找又庭,彭雨宴,例如洩停封,吳宴祖,劉開威。
看看都是八五後的他們的資源吧,找又庭,加拿大籍,主演了陳開哥的《搜尋》,徐克的《狄仁傑2,3》,趙燕子的《致青春》。
甚至還讓金馬金雞雙料影帝的劉火華第一次遭遇換角之恥,氣的他帶小諾一上綜藝混人氣。
你們以為胡哥真的想去讀導演?他就不想演電影了?不過無奈罷了。
你們以為徐正是因為愛好才當導演的?拍完《無人區》的他沒有戲接了,根本沒人找他拍戲。
你們以為鄧『潮』也是因為愛好才當導演的?
都是沒人找他們拍戲罷了,或許有爛片找到他們,但他們怎麼可能去呢。
當然了,做了導演以後他們才體會到導演的權利有多大,這是凌駕於演員之上的職業。
這種滋味寧皓懂,李彧也懂,很多人還在懵懂,但他們早晚會懂的。
喜歡華娛之縱橫請大家收藏:()華娛之縱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