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蓉城
一部電影在籌備的時候,導演與美術老師會給出場景參考,剩下的所有找景工作,全部交予外聯製片承擔。
一個優秀的外聯製片,對劇本的熟悉程度,不亞於導演與編劇。
他們會根據劇本劇情列出場景表,一部戲最少也得幾百上千個鏡頭,拍攝時需要的景也不少。
僅僅是勘景的前期準備工作,就已經很繁瑣了。
徐剛是農村出來的,高中畢業就到帝都漂起來了,作為一個沒有學歷,甚至沒有一技之長的外地人,日子過的很艱難。
輾轉多年到了二十五六歲了,如果他在老家的話,這個年紀都有孩子了,不過他不急,他想再混的好一點再結婚。
他的工作很簡單,可以幕後抻電線,可也以幕前裝死屍,他的老大是個能夠接到活的群頭。
機緣巧合之下他進了《三封情書》劇組,他在劇組裡是個跑腿幹雜活的,沒有什麼職務。
這個渴了他買水,那個餓了他打飯,沒事幫著抻電線,反正只要他的眼裡能夠看到的活他都幹。
後來有人看他腿腳勤快,就讓他跟著製片組外出勘景,成了俗稱的外聯製片。
他知道自己沒本事,只剩這一傍子力氣了,他的付出有了彙報,劇組裡跟他玩的不錯的一個小夥子問他有沒有興趣加入逸陽傳媒。
那必須有啊,他不知道逸陽傳媒是何方神聖,也不知規模大不大。
他沒考慮,也沒資格考慮,再小也是個公司,總比現在的臨時工強吧,自己累死一天賺100,群頭還得抽二十,一年最少有半年閒著。
加入公司的好處很快就體現出來了,活太多了,別人覺得累,他卻樂在其中。
《神魂交融》最重要的一個場景是他找到的,得了個大紅包。
後來這部電影獲得了金棕櫚,別看這個獎在導演手裡,但也有他們的功勞。
豎起大拇哥就可以裝『逼』了:“哥們參與的電影得了金棕櫚。”
沒有人會挑出不是來,這不是關鍵的,關鍵的是他因為這個功勞被提升為小組長了,手下還有四五個兄弟。
也可以厚著臉皮說一句:咱也是個小領導了。
他的職務還是外聯,但不一樣了,因為導演說過外聯幹好了,也可以當副導演的。
他沒想過那麼遠,在他眼中一個製片主任的職位就夠他忙活幾年了。
他慶幸加入了逸陽,因為這個公司年輕,機會多,跟他一起加入的陳副導已經是執行製片人了。
他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外聯,今天他又見到導演了,他比以前黑了,不過脾氣依舊很好。
今天的他可沒對導演客氣,帶他轉了二十多個他們小組勘察的外景,達到要求的有十多個,這個成績算不錯了,就是把導演累夠嗆。
不過,誰在乎呢,徐剛在乎的只有獎金與紅包,這是他工作的動力,畢竟出來工作的都是家裡差錢的。
......
李彧是昨天到的,演員早就就位了,李彧不是沒有時間觀念的人,他實在是太忙了。
今天的他跟隨外聯製片勘察外景,跑了整整一天,是真的兩條腿跑了一天。
從戛納回來的他一直處於奔波狀態之中。
五月二十八回到帝都,當天餵飽了萬萬,次日讓狐小羋給咬了一下,然後就不得安寧了,演員的確認,電影的宣傳。
實在分身乏術的他又把萬萬拎出來用了幾天,別誤會,沒有嘿嘿嘿,單純的讓她去幾大票倉城市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