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零四章 金像與金馬

兩地電影人到內地的目的不純粹,那麼號稱公平的三地電影節就真的公平了嗎?

以香江金像獎為例,參與金像獎的條件很簡單,只要符合三條規定中的兩條就可以:

1:導演須是持有香江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江居民;

2.出品公司須有一間為香江合法註冊公司;

3.影片最少有六個工作專案的工作人員為香江居民,以十六個工作專案計算:監製、編劇、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新演員、攝影、動作設計、美術指導、服裝造型、剪接、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音響效果及視覺效果。

每個工作專案只計算一位香江工作人員;若「原創電影歌曲」的作曲、填詞及主唱多於一位為香江工作人員,亦只會計算其中一位。

後來,香江方面覺得這個條件對於寬鬆,把第三條的最少六個改為八個。

公平嗎?沒有吧?香江金像獎就是香江電影的一場落寞的狂歡,它把幾乎全部的內地電影隔絕在外,它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給香江電影留一點火焰,以及作為保證合拍片中擁有發言權。

我們歷數一下內地獲得金像影后,影帝與導演的人數,內地獲得影后殊榮的有五人,分別是斯琴高娃,張子怡,鞏黎,周公子,趙燕子。

2005年的張子怡,2006年的周公子,2007年的鞏黎,2008年的斯沁高娃。

連續四年的影后都被內地包攬,是因為她們以前不夠優秀才有現在的厚積薄發嗎?還是金像獎看到內地人的實力,給予承認了?

都不是,唯一的原因是2003年的6月到9月,《內地與香江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及其附件簽訂,裡面有很多內地對於香江的扶持。

而對電影行業最大的影響就是有一條:香江電影可以不受進口片的配額限制進入內地市場,新的‘合拍片時代’來臨了。

這才有了連續四年的影后花落內地演員環抱,這四人的實力是有的,但光有實力是不夠的,還得靠大勢,靠風雲際會。

內地獲得影帝殊榮的只有李蓮解一人,他是內地出身,但大部分時間都在香江與美果,他也不是華夏國籍,所以他也算不得純粹的內地影帝。

真的是香江男演員的演技就秒殺甚至是絕殺內地演員嗎?我想不是吧。

內地獲得最佳導演的只有....好吧,沒有,一個都沒有,都是香江的。

為什麼給影后而不給別的?因為香江電影產業死了,但電影人還有很多,例如四大天王,例如梁超偉,例如劉慶雲,例如古黑,例如周星星,徐老怪等等...

看看,有這麼多人,所以他們要打壓內地的中生代,如此才有自己藝人出頭的機會。

導演也是如此。

所以說,香江金像獎才是區域保護『性』最強的電影節,而被詬病為區域保護最強的金雞獎差的遠呢。

下面再說說金馬獎,它的條件很簡單,就一句話:華語電影,完成製作就可以報名,不限制是否播出。

看似簡單,實際上也真的簡單,但內地電影要拿獎依舊不簡單。

相比金像獎來說,內地獲得金馬的機會是要大很多的,導演,影帝,影后都有斬獲。

可以說金馬比金像獎要開放,也可以說金馬獎無奈,因為它想將他們的藝人推向內地,但區別於香江有成熟的電影製作體系,公司,導演與演員。

而這些灣灣都沒有,甚至找不出灣灣有哪家知名的影視製作公司,也找不出有哪些實力派的演員,導演也唯有兩位,李按與吳白鴿,前者在美國發展,後者被好萊塢掃地出門,也到大陸撅食了,結果證明了這也是一個水貨。

沒有別的優勢,只能將金馬獎拿來妥協,隔個幾年就給內地電影人一次機會,以此來保證灣灣系在內地的話語權。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華娛之縱橫》,微信關注“或者”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

喜歡華娛之縱橫請大家收藏:()華娛之縱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