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二十一章 說服劉煥

“叮鈴鈴。”

下課鈴響了,隨著劉煥的一聲‘下課’,就有許多人開始收拾包裹開始往外走,但離開的人數絕對不多,剩下的一半人數都在看著李彧,他們有點明白今天的事情了。

這人不是劉煥的粉絲才來聽課的,這很明顯的是在三顧茅廬請劉煥出山,具體幾次不太清楚,但當面邀請絕對是對方最後的手段了。

要不然就太打臉了,不過同學們還是很期待自己老師能夠參加這個節目,畢竟他們都很熟悉自家導師,也比較信任。

李彧與萬萬同樣沒有離開,他們還要進行最後的一項工作,就是回答劉煥可能存在的疑問,不過此時的他要輕鬆的多了,至少他知道他已經基本成功。

從劉煥問出疑問句的時候,這件事情就算塵埃落定了,他答應擔任第四位導演的席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彧看似不費吹灰之力就說服了他,其實他真的很輕鬆,但這不代表說服劉煥輕鬆。

在李彧之前,張希已經與劉煥接洽了三個月,詳談不下十次,依舊被拒絕,今天可能學生們交談的話題,與他們稍顯悲觀的態度感染了劉煥,促使他改變以往的決定。

邀請劉煥與邀請到了劉煥是不同的概念,其中有很多的細節需要商談,例如酬勞,例如檔期。

《華夏好聲音》的投資額度是實打實的八千萬,其中最頂級的音響的花費是1800,四位導師的酬勞是2000,其中劉煥個人800。

其他三人分剩下的1200,看似不平等,其實才是最大的平等,劉煥的名氣與影響力不是其他三人能夠睥睨的。

酬勞很高,但物有所值,這不單單是錄製節目的酬勞,還有後續的一系列計劃,例如客串逸陽出品的一部電影,例如後續的演唱會等等。

《好聲音》是一個綜藝節目,但李彧並沒想著只做一檔節目,他要把這檔節目當成這個產業鏈的一個發動機。

後續的還有巡演,駐場演出、音樂節、音樂劇、甚至音樂電視劇,還有更大的國際巡演、發展的規劃,並且想落地做成各種演藝互動的音樂吧、互動的ktv等等,就是一個巨大的音樂產業鏈。

.......

貿大會議室

下了課的劉煥收拾完自己的教案後就轉身離開了,沒有招呼李彧是因為他知道對方肯定會跟著來的,畢竟都追到貿大來了,自然不差最後的這一點距離。

在這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時刻,李彧自然不可能任好不容易獲得的成果付之流水。

現在的他們就坐在劉煥的辦公室內,李彧vs劉煥。

萬萬選擇鹹魚。

“你們不是第一檔找我的選秀節目,但卻是最執著的一家,說實話,你們那個叫張希的負責人真的打動我了。”

稍微停頓的劉煥繼續說道;“你是叫李彧是吧?那個最年輕,最負盛名的導演?我想你應該就是最高負責人了吧,我有個問題就是,八千萬的投資,你們有什麼自信不靠套路收回成本。”

“認真。而且我們並沒有打算靠一檔節目就收回成本,有的時候,利益並不是我考慮事情的第一準則。”首先回答了劉煥疑問的李彧才開始自我介紹:

“僥倖成名不敢當盛名,我就是那個李彧,我不知道我的同事是怎麼跟您介紹的,而且您可以忘記他們說的,一切以我的話為標準。

首先,4000的製作成本,1800的音響裝置,80一把的導師轉椅,提前4個月籌備,6個導演組到全部各地尋找到到了接近1000個好聲音。

我們已經邀請奧運會開幕式音響總工程師金韶鋼擔任音響總監,黑豹樂隊領銜的一線大明星的配樂團隊,一個2000平方米的錄音棚裡,打造出可供2人享受的音樂效果。

《華夏好聲音》不再走報名海選路線,而是主動出擊去尋找隱藏在民間的‘好聲音’,我們尋找到的好聲音有的是網上找到的,有的是當地電視人、導演、音樂人介紹的,有的是去專業的音樂學校,甚至酒吧尋找。

我們的導演團隊在初選的時候也是盲聽,因為擔心會因為選手的形象而影響判斷。

我們要向世界傳遞華夏夢、華夏文化、華夏價值觀,有這樣的追求,就要把節目定在一個國際標準上,用國際級的模式、製作、標準,傳播華夏文化和價值觀,有這樣的追求,才可能產生一個與之相稱的有品質的節目,我們想辦一個讓全世界華人為之掛念的節目。

華夏剛剛成功的舉辦了奧運會,已經讓所有期待看華夏笑話的人大吃一驚,也讓他們對於華夏有了新的定義,對華夏的富裕也有了新的瞭解,好聲音的比不上奧運會的影響力,但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