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張揚、不排外、不存在

ps:四千字,這是今天日常更新,晚上還有一章,是還打賞的債務。

———————

對於《合夥人》的票房成績,李彧也不是很自信,但他估計最低應該不會低於3億這個檔位。

原時空的《合夥人》是陳可欣主導的,是在2013年5月17日上映的,主演是大名,鄧潮,佟大偉,票房斬獲了5.6億,位居當年的第五席。

首先是他啟用大明就是一個很冒險的操作,畢竟世人皆知大明只會耍帥,沒有演技,只會擺酷。

大家對於他的作品並沒有那麼耳熟能詳,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就是他一副面無表情的鬧太套。

其次是5月17日這個日子,這不僅不是一個成熟的檔期,甚至連個檔期都算不上,這個日期的存在感很弱。

不是五一檔,不是暑假檔,不是情人節檔,不是光棍節檔,不是寒假檔,不是賀歲檔,更不是春節檔,幾乎就是”不張揚、不排外、不存在“的風格,它就是一個最普通的週末。

再者就是陳可欣,他的名氣確實不小,但他其實虛得很,與早年間在國內觀眾發自內心的認可港臺導演不與演員同。

2013年的觀眾們已經不再迷信港臺的演職人員,大陸電影人的實力已經強到可以撐起一片天地。

他的成績只能留在香江,2005年就預見內地電影市場潛力的他選擇了北上,一部歌舞片《如果·愛》斬獲了不少的獎項。

但沒用,票房賠的極其的慘,畢竟那個時代的內地哪有文藝片的市場。

然後就是投資兩億的《投名狀》,強勢斬獲了2.1億的票房,差點把褲衩都賠出去了。

《投名狀》又獲獎了,但是內地投資人不傻,已經看明白了,金馬、金像就是一個魚餌誘惑著內地人投資香江導演的電影。

這個魚餌還算香,但它的代價太大了,而且這個餌同樣很難吃到,因為那群人把獎項都給了自家人,對內地人來說似乎提名已經是終點。

有導演說過:娛樂圈裡很開放,不管是你潛規則、打壓新人、耍大牌甚至是出軌、藍青等等,都沒有關係,你的這些事很快就會被人遺忘。

只有一條不能犯,那就是不能不賣錢。

對於導演來說,這就是最致命的。

這也是以陳可欣為首的這群香江導演的日子開始不好過的原因,因為觀眾更難忽悠了。

2018年最紅火的香江導演是誰?

是林超閒。

就因為他有《湄公河行動》,有《紅海行動》,至於當年最出名的徐可與墨鏡王之類的只能活在以前的榮光裡。

2018年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票房六億,連年度票房的前二十名都沒進去。

自2013年的《一代宗師》之後,墨鏡王就沒有作品問世,即便百科上也只有一部待定了數年的《繁華》。

但年度爛片的《擺渡人》也可以看作是他的作品,原導演的張佳佳根本控制不了劇組,被氣到心臟病,是墨鏡王趕去救場。

最終拍出了豆瓣4.0的絕世‘佳片’,最關鍵的是它還入圍了金馬獎。

如果墨鏡王不開口,那《擺渡人》再爛也跟他扯不上太大的關係,即便他是這部電影的監製。

但他再全民群嘲《擺渡人》的時刻,在圍脖發聲:“我很喜歡”。

這無疑再滾油當中倒入一杯水,瞬間炸鍋,多年積累的口碑也如山上雪一般開始融化。

這兩人就是當年香江十大導演最頂級的二位。

香江十大導演的另外一群人早已淪為二線,唯一稍微活躍的點就是大家並不欠電影票的周星星。

環境如此,香江已然大勢已去。

2009年的陳可欣才再次參與到內地的投資當中,他的合作伙伴是伯納,這個專案是《十月圍城》,名義上的導演是陳徳森,但其實陳可欣也出了很大的力氣。

《十月圍城》開機三天,導演陳徳森急了,自認無法完成這個專案的他給擔任製片人兼監製的陳可欣打電話求援,邀請他共同參與。

陳可欣沒有答應,這讓兩人多年的友誼出現了一絲裂縫。

後來的陳徳森實在扛不住這種讓人煎熬的壓力,一聲招呼沒打的他跑到香江藏起來了,手機也關機,基本處於失聯狀態。

無奈的陳可欣只得邀請他的好友杜琪風出馬,他自己也答應執導,三位導演分三組拍攝,才算最終完成任務。

1.5億的投資換來2.8億的票房,賠是肯定的,不過賠的沒有那麼慘,畢竟東南亞的票倉崩潰了,但多少還是有點收入的。

《圍城》的真正導演是誰還不清楚,但陳可欣暴露出來的把控力卻讓伯納為之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