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八十章 貪婪與恐懼

在次貸危機中賺的盆缽滿溢的空頭們,很大程度上要感謝cds這個風險收益幾近完美的金融工具。

以李彧為例,他投入了1億美元的本金,可以購買12億美元的cds產品,但並不是付出12億,而是每年交12億美元的1保費,1200美元,而且李彧的這份本金可以在繳納之前存進銀行獲取5的利息,也就是500美元,這樣第一年只要支出700美元,加上100的佣金。

1億美元的產品一年最多損失8800美元),但理論上的極限可以賺1200,即便裡面必然存在大量的死賬、壞賬,但這依舊讓投資者欣喜若狂。

”錯了賠8,對了賺1200“的工具,何止是神奇。

按照李纓的估計最終收尾時的資金應該在6億美元左右,按照1億本金的演算法利潤是600,但按照12億算起來的話收益只有50,而且李纓還動用過低倍的槓桿。

至少有數以萬計的美果人,包括房產經紀人、貸款稽核員、壓力越來越大的買房者,嗅到了即將到來的危機,但這些人是沒有辦法直接做空美果房地產市場的。cds根本不會在公開市場上出售,普通投資者連門檻都摸不到。

在美果僅僅有100家機構涉足了cds,但只有極少數人,大於10,小於20,選擇直接對賭房地產市場的崩潰。

這一小撮人,絕非每天羽扇綸巾靜待檣櫓灰飛煙滅,他們面對的對手盤,本質上是政服、銀行、美聯儲、評級機構等無比強大的機器,他們永遠不知道對手盤能夠做出什麼舉動來。

1vs.a,弄不好就是高樓傾塌。

這也是李纓選擇保爾森作為合作伙伴的原因,他的基金有涉足cds的機會,當然李纓需要付給保爾森不菲的管理費。

李彧知道這些資訊還要多虧他看過一部叫做《大空頭》的電影,電影中有三路人從事的金融行業,在這一場次貸危機中他們有的賺幾千萬的,也有賺幾億,數十億的。

而這部電影的原型就是約翰·保爾森,不同的是電影中的主角賺的錢還不如現實中保爾森賺的領頭多。

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句話,被投資界當成名言而廣為流傳,”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用華夏話說就是”見好就收“。

在金融風暴中,投資銀行不行了,保險公司也忙於自保,對美果征服來說,“阿呆”“阿瓜”們已經靠不住了,他們開始把信心寄託在諸如保爾森這樣的‘貪婪者’身上,更希望這些“貪婪者”能夠挺身而出,成為“拯救者”。

2008年9月7日,美果財政部不得不宣佈接管即將崩潰的兩房房利美,房地美)。

2008年10月3日,布氏征服簽署了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2008年11月13日,約翰·保爾森與其他四位排名前五的對沖基金大佬,被邀請出席征服改革委員會召開的聽證會。

正處於恐慌的人們永遠不會了解,當這五位大佬結束了一天的會議後,走出眾議院辦公大樓,對著華盛頓清冷的夜空,心中升騰的是怎樣一種情感。

不過,人們可以確定,這是一次契機,也是一個轉折。

聽證會後,以約翰·保爾森為首的他們一反常態的開始買入cdo,風暴中的貪婪者,被迫改變陣營站出來力圖挽狂瀾於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