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東青的正臉浮現在鏡頭上,依舊一步步的前行,不同的是他的臉上浮現著笑容。
不像是四十歲的他應該有的輕鬆愜意,更像是二十出頭的少年遇到心愛戀人才會有的一種羞澀的情感表達。
“四十歲的成東青,三十歲的蘇沫,其實也沒差很多嘛。”
撂下一句話的成東青摘下讓他更顯威嚴的眼鏡,邁過鏡頭,繼續前行。
但誰都知道他不一樣了,除了事業,他有了新的目標。
然後背景音樂響起,演職人員的名單開始滾動。
影片竟然結束了......
在所有人都在期待一個happyending的時候,影片戛然而止。
肯定會有很多人不滿,但其實這樣已經不錯了,給所有人都留下了可以想象的空間。
可以讓所有觀眾去設計一個符合他們意願的結局。
每個人都是其他人生中的過客,除了父母以外,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不可以被取代的。
電影播映完了,螢幕上的音效也消失了,但播映廳內卻悄然無聲。
全場都在靜靜的等著、看著,似乎在等第一個人走出去,更大的可能是他們沉浸在《合夥人》的世界。
依舊坐的蘇毅高舉雙手拍打著巴掌,微弱的聲響在這諾大的影廳內十分的微弱。
掌聲就跟病毒蔓延一般感染了在場所有人,幾乎所有人都在鼓掌。
觀眾喜歡電影,用掌聲給予支援是很普通的事情,很多導演都可以做到。
但不普通的是從50後到80後,居然個個都能從電影中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邊人的影子。
一位老伯激動的說道:我兒子當年在美果就是這麼苦的啊,被開除了,然後一個人走在街頭,哭的不行了才往家裡打個電話。
一位小姑娘感慨的說道,“電影裡的那一首首關於青春的歌,勾起了她校園的回憶,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那句‘如果皺紋最終會刻到你的額頭上,那就別讓它爬到你的心上’”。
一位70後的中年男人說道,“這就是他們當年的青春啊,不夠美好,但這就是他們的人生。”
半個小時後,下一場觀影的觀眾開始陸續的進場,可現場還有上一場的觀眾在逗留。
影院的清場人員都無奈了,只能勸阻如果喜歡的話,再買一張票吧,不過可能要晚一點,因為近場的票都賣光了。
因為昨天早晨《人民日報》發刊力撐李彧,力撐《華夏合夥人》這部宣揚講述華夏創業者自己的電影。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可能無法理解《人民日報》的威力有多大,但對於當前的傳統媒體來說,這是巨無霸的存在。
它發聲了,一改之前倒李風潮,以前就捧李彧的更加賣力,畢竟老大發話了。
以前明貶暗諷的十分自覺的將語氣放緩和了。
只有部分影評人與南方報刊還在堅持‘底線’,因為他們相信山高皇帝遠。
從不關心李彧的蘇毅不知道這些事情,他們五人早已走出了影廳,此時的他們已經回到了工作室裡。
三四個男人在那裡熱情的聊著他們對於《合夥人》這部電影的看法,對於試圖創業的他們來說,這無疑是一股香郁的雞湯。
付出收穫,繼而得到回報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至於以後的各種分歧,不是現在的他們有資格考慮的,他們面臨的首要目標就是成功,要不然一切都等於零。
喜歡華娛之縱橫請大家收藏:()華娛之縱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