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皆知當年的乾帝擔任太子之時,東宮之路並不是一片坦途,也是有其他皇子覬覦的。
五年前先皇駕崩,有人試圖遮掩這個秘密,意圖偽造聖旨,圖謀大寶。
當時的這位太子殿下還在邊關巡查,暗中得知這些陰謀,只帶了數十近衛快馬加鞭的趕回長安城。
路上被一支近千人,配有齊全軍備、訓練有素的蒙面‘劫匪’截殺。
是眼前這位清河王攜近百護衛死戰不退,堅持到太子的近臣攜大軍前來救援。
近百悍卒只活下來十餘人,絕大多數傷重直接退出軍伍,剩下的數人或榮華富貴,或官勝三級。
當中便有這位清河王,他也受了重傷,他的腿就是在那場戰役當中殘疾的。
另外一人是清河王的同門師弟,名喚陳述,乾帝登基後,他從一介白身直接升任五品中郎將。
現在是皇宮的禁軍統領,就在這大殿上。
還有一人便是他倆的師傅,當世第一的劍聖週期,一手雙手劍使得是出神入化。
一師二徒結成的雙手劍陣將太子護佑在中間,殺的敵人都為之膽寒。
乾太子從未說過感謝兄弟的話,但世人皆知這是乾帝在趙氏諸侯之中,唯一一位可以無保留信任的皇族。
清河王並不因為皇帝的信任而驕縱淫奢,依舊數年如一日的沉溺於自己的愛好當中。
不擔任何官職,只有一個先帝賜予的清河王閒散封號。
即便是之前的乾太子,現今的乾帝都嚴重懷疑這位兄弟是不是有毛病。
民間曾傳言,乾帝曾經站在長安城上,指著這天下對清河王承諾。
“這天下,只要你看得上的女子,朕皆可以許配給你,無人敢不允。如果有人敢說個不字,皇兄親自給你綁來。”
清河王只撂下一句“大兄別鬧。”就轉身離開。
如果這些都是傳聞,那有一件事就代表乾帝對清河王的信任,他是諸王之中唯一一個可以佩劍上朝,可以有座位就坐的臣子。
甚至他不參加早朝也無所謂。
也是唯一一位可以不去封國,而逗留與長安城之人。
不敢開口勸阻的文官們將視線放在清河王身上,希望他能夠說服乾帝不要太沖動。
長嘆一聲的清河王按著膝蓋起身,微微蹣跚著腳步走到猶自震顫的劍刃前,一手握著劍柄,毫不費力的將其拔了出來。
轉身再把劍鞘撿起來,利刃歸鞘,將其整齊的放置在案几上。
“大兄心中有怒火,臣弟心中亦有。但與匈奴開戰不是小事,務必三思而後行,北疆有敵軍壓境,如果西疆同時開戰的話,即便我大乾鼎盛,也不敢盡言取勝。
與匈奴開戰關係甚多,萬不可貿然行動。而且大軍集結同樣需要時間,鳳吾國是否能夠堅持到我們的援兵還未可知。”
“老三,你也要勸我?”
清河王上面有一位同胞長姐,是以有了老三的稱呼。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北疆的戰事需要大兄坐鎮長安居中協調,臣弟是個閒人,願替大兄走一趟西疆。”
說罷的清河王趙戈雙手重疊,手心朝下,半弓腰請命。
“......好。陽城有三千士卒,允你調遣,朕只要半年就可平穩北疆。老三,等著朕。”
說罷的乾帝從案几上拿起利劍,走到清河王的手中,將劍遞給後者:“我知你早就覬覦這‘八方劍’,朕今日便贈與你,望你小心為上。若鳳吾國主有異心,當用此劍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