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錢是誰給的,這是無需懷疑的事情,他給的評分是8分,無疑是相當正面的肯定。
這是周邊第一次意識到文字也可以變現。
也是從這一刻開始,他了解到還有職業影評人這份工作。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他與電話裡的那個叫做‘張超’的男子成了一種未曾蒙面的朋友,也從對方的嘴裡得知了許多的資訊。
以前的他最多算是野路子,現在的他認識了電影公司的人,開始與片商接上頭,勉強算是入行。
也知道這個職業內的一些表面的隱秘。
普通影評人發一篇短評是一百,長評則是二百一篇。
這個價格不是一刀切,影評人的影響力越大,則收益越多。
多則可以達到1000一篇,業內知名的價格更高。
而他就是被當成了一名新興的影評人,否則他的點評不會如此的切中要害。
影評人也是有自己的圈子的,各大傳媒公司都是有一份影評人名單的。
而且因為圍脖的關係,讓影評人的個人影響力可資料化,與製片方的聯絡更加緊密。
影評人的經濟來源不僅僅只有影評一個,還有其他與電影相關的事情,例如轉發圍脖,或者給予簡單的評論。
對於有影響力的影評人來說,月入過萬並不算難。
周邊這種剛入圈的小雜魚都可以很輕鬆的月入三千,別看周邊的一封影評就可以收入過千,這是因為這篇影評造成的效果不錯。
以他目前的影響力,一篇影評一般是兩百左右。
未來的他只要名氣提升,收入必然會大幅上漲的。
如果他願意按著良心去接某些大片的“槍稿”,那收益更加豐厚。
這樣的人在影評人的行列中也是不恥的,這無異於是死要錢的無骨文人,與‘水軍’無異。
從周邊可以成為影評人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行業的門檻其實低得很,素質自然也是參差不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相當一部分影評人,包括周邊在內都只是職業影評人,但不是專業影評人。
前者的影評是從觀眾視角講述對電影的理解,形成的文字應該稱之為觀後感。
專業影評人首先是從電影的專業方面分析影片的得失,從導演、美術、燈光、攝影....很多方面評價打分。
然後根據一個綜合得分來評價一部電影的優劣。
每部電影都有它的長處,自然也有短處,專業的影評人都會綜合分析這部電影的各個方面。
當任何一方面有特別的長處時,這部電影都是有價值的。
這才是華夏電影需要的真正的、專業的影評人。
帝都是華夏電影的中心,也是大多數影評人的活動地,這份‘工作’燃起了周邊對於帝都的嚮往之心。
他想要成為專業影評人就需要學習與電影相關的專業知識,去帝都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的他為以後去往帝都而儲備著,例如在圍脖經營粉絲。
現在的周邊算不上什麼公眾人物,不過圍脖粉絲也有大幾千了,而且都是活粉。
每天他的不少,其中很多都是無用的資訊,但他依舊不敢露過任何一條,因為不少活動都是透過圍脖私信邀請。
前幾天的他剛剛接了一個活,配合某電影的宣傳團隊,併發一篇影評。
當然,是有一份還算不錯的車馬+潤筆費的。
那部電影叫做《老男孩》,宣傳團隊是逸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