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一十九章 打戲

然後就是四腳朝天,李彧的腳卻懸空的停在王乾源的膝彎處....

膝彎是人體很強大的關節,可以承載人體的絕大部分的體重。

同時是極其脆弱的位置,這裡受創就能讓人根本站立不起來。

三四分鐘的時間,李彧‘飾演’的趙戈解決了五個人。

雖然這不是實戰,不過是過一遍戲罷了。

但也從側面說明了一些問題。

他們的動作是武術指導教的,李彧作為導演,這些動作的創作也少不了他的建議。

他也是相當的熟悉,而且閒暇時刻他也跟武術指導學習過招式與套路。

即便這樣,李彧也明顯能夠感覺出來,他的動作做的並不是太到位。

畢竟沒有排練過,出現的很多細節問題不可能完全按照提前設計好的來行動,多了兩分的隨機應變。

即便如此,他的這一遍也比胡哥的那一遍要流暢的多。

在剛才的拍攝過程中,胡哥的動作是刻意放慢的,這裡李彧的要求,但不是李彧想要的效果。

李彧要的是細節的慢,而胡哥給予的是整體的慢。

剛才胡哥的動作就像是在做慢動作一般,但李彧不同,他的招數變幻時動作極其乾脆,一快一慢搭配著顯得更加真實。

如果在拍攝現場看演員的武打場面,會發現根本不刺激,完全就是提前套好招的表演。

但這都是最基礎的素材,等到搬上大銀幕的時候就會發現,跟拍攝時完全不一樣,動作乾脆利索,絕不拖泥帶水。

而且常常處於險境之中,例如站在車輛極速行駛的馬路上。

這就是電影后期的魅力。

在電影拍攝當中,這種手法叫做慢鏡頭,快鏡頭。

正常情況下,攝影機工作時的轉換頻率是24幀,即每秒拍24幅,電影其實就是每秒24張圖畫連貫播放而形成的視覺享受。

24幀是平常的2d電影的頻率,在它之上還有48,60幀,乃至120幀。<ax3d就是48或者60幀。

卡車司機的《阿凡達》的特效被稱為震撼的視聽盛宴,號稱每一張截圖都是一張精美絕倫的藝術。

就因為的幀數達到了120幀秒。

在製片成本大增的同時,使得成影效果更加細膩,柔和。

影院裡的電影放映機的播放速度也是24秒,這就是正常速度。

如果攝影師在拍攝時,減慢拍攝頻率,小於24幀秒,播放時還用24幀秒播放,那熒幕上就出現了快動作,這就叫‘快鏡頭’。

反之,則叫做慢鏡頭。

快鏡頭運用得當,會產生一種誇張的戲劇性效果。

例如用每秒拍四至六幅的畫面給一匹跑得很慢的馬拍電影,再用每秒24幅的正常速度放映,銀幕上就會出現馬跑得飛快的畫面。

同理,拍攝時的慢動作,在上映時就會變成正常的,甚至是急速狀態,這會營造出一種緊迫與危險的感覺。

“運用得當”這個詞很重要,快鏡頭的誕生只是降低了拍攝時的難度。

但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用快鏡頭的,用的不好會讓影片出現一種突兀的隔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