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四十六章 漫威往事

不得已的漫威與華爾街美林證券簽了協議———或者說賭局。

2005年四月,漫威宣佈,在未來八年裡,美林將為漫威提供5億美元的貸款,供其製作不多於10部電影。

這些電影的發行權將交給派拉蒙。

而漫威則以10組角色的版權作為抵押。

他們是蟻人、復仇者聯盟、黑豹、美國隊長、奇異博士、鷹眼、尼克·弗瑞、斗篷與匕首、上氣shangchi)和麵向兒童的poerpack,是不是覺得有些名字非常眼生?

因為漫威最有人氣、最值錢的ip,大多數已經被他們賣掉了。

且不說x戰警和蜘蛛俠,連黑寡婦、雷神和綠巨人當時也不在自己手上。

如果影片沒盈利,那美林證券將擁有這些角色。

抵上身價終於湊夠錢拍片的漫威,決定將鋼鐵俠作為第一個獨立製片的專案。

第一件事,先得把鋼鐵俠的版權弄回來,同年,漫威從新線影業手中購回鋼鐵俠的版權。

新線影業是華納兄弟旗下的一家子公司,這與後續李彧參與漫威的收購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它起的不是正面的作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鋼鐵俠》的主角是麻煩纏身而幡然悔悟的浪子小羅伯特·唐尼,雖然當時的漫威並不是很想用他。

但是他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他是當時的好萊塢一線男演員裡面最便宜的。

在男二號的片酬都是450的時候,身為男一號的唐尼的片酬只有50。

導演也不是一線導演,而是喬恩·費儒。

工作方式都是邊改劇本邊拍,當時擔當大反派的老江湖傑夫·布里奇斯甚至吐槽自己參與了“一部造價2億美元的學生習作”。

《鋼鐵俠》與2009年上映,全球票房5.85億美元。

北美當週票房1.33億,總票房3億美元。

按照北美電影票房分成的5060比例,單是本土票房就收回了大半的製片成本。

海外票房分成減去全部的發行費用就是純利潤。

好萊塢電影的收入計算方法非常複雜,這裡就不多加贅述,後面會有一份模版,可以套入。

總之,【鋼鐵俠】這個曾四處流浪被冷落多年的角色,終於一舉成為漫威影業黃金ip,也開啟了漫威十年電影宇宙的輝煌時代。

付出獲得收穫,似乎很美好的樣子。

但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鋼鐵俠火了,並不太表漫威旗下的所有角色都會火。

漫威影業的第二部英雄電影是《無敵浩克》,製片成本1.5億,其中北美票房1.34億,收回成本0.73億左右。

北美之外的票房是1.3億,按照40的平均分成則可以分賬0.5億左右。

看似還好,其實慘的一筆,當時的漫威影業剛剛起步,全球的發行費用也是極其可怕的。

單是發行費用至少0.5億,多則上億,這個單位可是美元。

票房失利代表著這部電影的全球點播以及dvd銷售乃至藍蝶的收入都會不佳。

或許憑藉多年的長線銷售可以讓製片方不至於虧本太多,但動輒數年甚至十年的時間不是任何公司能夠扛得住的。

若是跟漫威這種以貸款的方式投資的,單是銀行的利息就足夠壓垮它了。

縱橫華爾街的那可是一群狼,而不是二哈。

好萊塢的電影成本對外宣佈的一般是製片成本,很少會對外公佈發行成本,就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就是因為發行成本之高甚至可以超過製片費用,若是低成本,則可能超越數倍,乃至十倍。

直接就可以讓看似一部稍有盈利的電影直接變成慘賠。

而看一部電影賺沒賺錢最好的方法就是看有沒有續集。

《鋼鐵俠》上映的第二年就開始籌備《鋼鐵俠2》,而《無敵浩克》的續集則是多年都沒有動靜。

不過漫威憑藉著鋼鐵俠渡的這口仙氣,至少從原先的垂死掙扎緩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