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吾等亦認為如此錢幣甚好!”
其他人也就是認為這樣的錢幣不錯,嗯,很精緻,很美觀,很······亮。但是要讓他們說出到底好在哪裡,他們還真的一時說不出來。不過自己不懂沒關系,術業有專攻,這不有專業人士在嘛!
“陛下,戶部的鑄幣卻是不如此比甚多,就是不知道如此這樣的錢幣鑄造時所要花費幾何?如果合適的話,老臣認為戶部的鑄幣坊應當鑄造此種錢幣。”
玉璜艾瑾身為一個能夠被冠以‘老狐貍’這個名字的人,也不是泛泛之輩,自己這些同僚現在心裡面想的是什麼東西,他是在清楚不過的,不過這卻不關這些人什麼事。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就算跟這些白痴說了,他們也不懂。。。
“嗯,此種錢幣鑄造之時的花費較之以前的鑄幣鑄幣之法,所耗費的錢糧甚少,不足十一。”
“不過,其實用的方法卻是天工坊新制之器械,採用新型工藝鑄成。只要有足夠的金銀銅等材料,一臺機器可以日産四厘幣二十萬枚,五厘十五萬枚,六厘幣十萬枚,七厘幣六萬枚,八厘五萬枚。”
啊!?
你說啥子?老子沒聽清!請務必再說一次!
聽著這一大串數字,玉璜艾瑾完完全全地懵圈了!身為戶部大臣,他再清楚不過戶部的那個工坊一年能夠有多少鑄幣。
就算是所以的金銀銅錢幣加起來,一個五百人的工坊一天也就出錢五萬枚。而這還只是因為大秦的金銀銅錢幣的尺寸大小規格都是一樣的,鑄造的過程當中根本就不需要更換‘模範’。。。
“啟稟陛下,臣願以戶部主官的身份,懇請陛下給戶部十臺這樣的鑄幣器械!”沒說的,聽見這資料這效率,玉璜艾瑾整個人都變雞凍了。
“不急,不急,此事愛卿可以到天工坊去看看,戶部到底需要多少器械到時候自然就知道了。”老燁假裝沒有聽到玉璜艾瑾開口就要十臺機器的話。
“諾!”玉璜艾瑾潰敗。
“那麼現在諸位愛卿就來參議參議一下,以後的錢幣採用哪一種形式更好一點。”接著,小皇帝放出了這件事情真正的目的。
“······”
說是‘文武百官’,但是這個大殿上的官員其實根本就沒有百官,也就四五十位而已。只見這幾十個老頭在那裡‘交頭接耳’、‘眉目傳情’、‘暗送秋波’······
不一會兒,還是大秦第一錢袋子,玉璜艾瑾起身回話到:
“回稟陛下,吾等再三考慮之後,一致認為‘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錢幣皆以‘孔方’為宜。”
孔方兄?
老實說,對於眾人選這個款式的錢幣,並沒有出乎老燁的預料。這些錢幣的形制是老燁思考再三之後才確定好了的,有‘孔方兄’,也就是方孔圓錢,從前秦國開始的‘半兩’開始,方孔圓錢就一度成為整個東方世界錢幣的主流形制。
同時其中還蘊含了‘天圓地方’、‘規矩方圓’、‘做人要外圓內正’等等隱含的意思之外,這其中的行為習慣和文化就都是不容改變的,對於這樣的一種思想,老燁也是非常支援的。就算是‘天圓地方’這種主觀思想已經在幾百年前就被否定了,但是這畢竟也是一種文化,頂多就是以後詮釋錢幣為什麼要有方孔的時候,用“古人認為‘天圓地方’”來解釋好了。。。
至於其他的實心錢幣,則是老燁心中的一點僥幸心理了,圓錢中間沒有方孔,正面面積更大,圖案花紋也就可以製作的更多,防偽能力也更強。
同時,作為附帶的就是以後還可以將自己的頭像印在那些大尺寸的錢幣上面。當然了,這其實就是老燁在前世的時候被西方文化侵染的表現了,同時這也是一種自私的心態在作怪。不過現在老燁也沒打算立馬就將自己的頭像印上去,畢竟工藝還是不夠,就算是印上去了也看不清到底是誰。
同時這個世界還沒有‘西方’世界這個概念,在大秦的西方,是所謂的中洲,或者中原,而不是老燁前世所熟知的那個‘西方’。
華夏文化的主觀思想就是‘文化’兩個字,而‘西方’文化的重點卻不是‘文化’而是人。簡單來說就是,華夏歷朝歷代的錢幣上沒有影象,而是以文字為主題,各種各樣的文字字型:大篆、小篆、隸書,甚至是楷書、草書、行書等等都有。
在說的簡單粗暴一點就是,華夏文化較為含蓄,比如平日裡的‘禮節謙虛’,甚至是人生的普世價值,比如華夏講究‘禮法’,認為人之所以區別於禽獸,要穿衣、住房、吃熟食、有羞恥,透過‘衣冠’來束縛人類本性當中的醜惡。
而西方文化當中講究的卻是‘以人為本’,講求個性,將人性的醜惡無限制地放大,美其名曰:追求自由、文明。
對於這一點,老燁只是想說:
你特麼的才用了幾年馬桶!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