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二章 智慧結晶

器皿古董什麼的就不說了,更為主要的物件反而是像,醫書、數術、天文、書法、圖譜、聲樂、農書,甚至是《夢溪筆談》這樣的偽百科全書等等,統統都在收集的範圍之內。

為了重現‘水運儀象臺’的輝煌,老燁決定在‘皇家學府’的河畔,將它重新樹立起來。

當然,身為一個還算是比較重視科技以及工匠的國家,其實製造水平也還算是不錯,只是在以前的時候沒有往這方面想而已。

看看,現在火車都能夠橫穿大秦了,一座小小的‘水運儀象臺’難道還有什麼難度嗎?!

至少不會出現那種圖紙在手,也造不出來的尷尬局面吧?!

於是在秦四十六世的光輝領導之下,在無數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匠作大師的努力之下,透過參考原著,複原並大幅度改進的‘新水運儀象臺’終於矗立在了‘流書河’橫貫學府的那條個的名字)的河畔。

整座建築由磚石為牆,原木為柱,關鍵部位鑲有鋼筋鐵條,或者包覆銅皮。總之就是堅固無比的那種,就算是發生個十級八級的地震都是一點都不怕。

……

儀象臺共分為三層四部:

其中底部,也就是第一層是主要的動力機構。儀象臺是修建在河邊的,透過水車,將河流的動能轉化為機械能,再透過水車提水,將機械能轉化為勢能。

被提高的水儲存在水槽當中,再從另一端流出,水流從一定的高度落下,進入水鬥,給儀象臺輸入動力。

中層部位放置的是渾象,上層放置渾儀,渾象、渾儀等都是由銅或銅合金)製作。

當然,也是有所改變,比如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一個時辰為一百二十分,一分為一百二十‘秒’大約是老燁前世時候的0.5秒)。

在實際製作的時候,大水輪樞輪)是有三十個水鬥原有三十六個),每個水鬥的間隔時間約為六十秒就轉換以此。

也就是說,水輪樞輪)轉動一圈的時間,為一刻鐘十五分鐘)……

除此之外,還結合前世的那種鐘表盤結構。不過限於技術,只是在朝南的那一面設定了一個鐘表盤,而且也沒有秒針,只有時針和分針。

但就算是這樣,也是進步非凡,秒殺全世界其他地區四五百年。而它的原産地‘大送’,就連老版的都沒有能力,就更不要說這個升級版的‘水運儀象臺2.0’了。

……

只要有錢有人,幹什麼都會容易一點,而再加上有技術,簡直就是秒殺一切,通俗一點來說就是:秒天秒地秒空氣!

幾個月的推演,幾個月的改進,幾個月的製造,現在所有的成果就都曾現在人們的眼前:

一座金紅色漆和桐油)的建築矗立在河畔……

這是智慧,文明的結晶!

儀象臺建成之後,上漆裝飾好了,今天就是它的‘第一次’運動。

儀象臺的旁邊圍繞著一大群的人,各位學者磚家叫獸)、各位參與的大匠師、各級學生,或者是不明覺厲的吃瓜群眾,不論是誰,都非常地緊張。

這座改進版的儀象臺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再像原物那樣,透過人力提水,而是透過水車。

水車依舊在咯吱咯吱地轉動,透過一個簡易的離合裝置,水被不斷地提上‘天河’。而作為開幕式的啟動主人翁,應當由‘皇家學府’的校長、帝國皇帝來主持。

但是身為晚輩,偉光正的四十六世皇帝決定將這個開啟‘新時代’的殊榮交給自己最最最尊敬的長輩——紅葉正光。

在這一個刻,這個年齡高達六十八歲的老人,那前一刻還佝僂著的身軀也很明顯地挺直了……

老人幹枯的雙手攥著控制水閥的繩索,稍微停頓了十幾秒,然後在眾人殷切的目光之下,拉動了繩索……就像老式的拉動式的電燈開關,‘咔嚓’一聲,水閥開啟,卡齒卡住了回彈的閥門,水柱從龍口當中噴湧而出,落入幾寸之外水鬥當中……

在這一刻,這是歷史的時刻,沒有相機也沒有錄影,但是這妨礙不了機智果斷的秦四十六世想要讓後人瞻仰這一刻的想法:

七八個高階畫工還是學了素描的)在那一短短的時間之內,將這一刻深深地銘記在了腦海當中,然後迅速地‘謄抄’在畫板之上……

在之後,這副由幾位高階畫師一同完成的,長達一丈,寬二尺的畫作一直儲存在‘皇家檔案館’弘文館分支改變而來),而由圖作經過雕刻的石刻這是一直陳列在這座儀象臺的旁邊……

“……”

未完待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