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原來屬於天工院的靶場由於和學校靠的‘太近’了,也早就停用了,不過這裡優良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被改建成了地下鑄幣廠······
······
在一號廠房熔煉廠)裡面,來自荒州大鹽湖鋼廠的優質鐵錠和報廢的器械碎片、石灰混在一起,再次被放進爐溫達到一千六百度的熔爐,它們將會在這裡被再次融化,煉成優質鋼錠。
雖然隨著蒸汽動力在冶煉行業當中的應用,‘炒鋼法’可以理解為轉爐煉鋼)已經不再具有什麼困難,但是普通的空氣當中含有大量的氮氣,使得煉出來的鋼含氮量高。
這樣的鋼民用還好一點,反正民用要求不高,而且民用都會有鍛打之類的步驟能夠有效去除大多數氮,但是在大規模的工業應用當中,如果直接應用這類鋼鐵,比如蒸汽機的鍋爐和氣缸製造當中,那麼結果就是一個子——‘脆’!
而這裡就更不要提這裡的鋼是用來鑄炮和製作火銃的了。
而正巧‘發電機’這玩意已經弄好了,雖然還談不上什麼效率,但是作為化工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解’是一個新的開始。
前世在高中的時候,老燁也學習了各種電解方程式,雖然現在還能夠記得的真的不多了,但是隻要將兩個惰性電極金)往水裡面一放,立馬就想起來了!
比如說最近為了得到足夠多的燒堿氫氧化鈉)、金屬鎂作為重要的還原劑,煉鋼脫硫)、氯氣、精煉銅、精煉銀、冶煉錳電解硫酸錳水溶液)、冶煉鉻電解鉻酸水溶液、或氯化鉻水溶液)、冶煉鎳等等,而這其中的或許有一個重要産物,那就是氧氣。
剛開始的時候這些氧氣都是直接排放的,後來也只是連線一根通向鍋爐的管道而已。隨著電解活動的增加,電解出來的氧氣自然也大幅度增加,於是很自然而然地就將氧氣集中到了這裡用作煉制質量高的鋼材。
······
不一會,灼熱的鋼包就被從熔爐裡面移了出來,同樣灼熱的鐵水被倒進了轉爐,而廢渣則是留在了鋼包當中。
透過噴氣槍,強勁的氧氣被噴進了轉爐當中,在沒有了熱源的支援之下,原本應該漸漸暗淡冷卻的鐵水開始散發出炙熱的光芒,在燃燒、在翻滾。
十分鐘之後,然後取樣和快速測試,在經過測試併合格之後,停止通氣,並加入已經熔煉好了的錳,攪拌,一包三四千一包三四千斤的鋼水就冶煉完畢了。
轉爐傾斜,將煉制好的鋼水透過出料口倒入已經等待許久的模具當中,鑄成炮身。
然後再炮身有鋼水固化成為紅熱的成型之後,褪去外部模具,放到已經等候多時的鍛壓機械之上。
透過機械傳動的放大,四五十鼎重12~15噸)的重量,透過帶有制型的模具,作用在紅熱的金屬表面。
嘟嘟~
這個時候沉悶的聲音回響在耳間。。。經過長達數分鐘的錘鍛之後,待到炮身變得暗紅之後,內模當中開始通入冷水,冷卻降溫。
這個時候,靠近內模的火炮內壁會先冷卻,而外壁後冷卻,由於熱脹冷縮,外壁會收緊,産生向內的應力,大大提高炮管的壽命。
當然,接下來還會有打磨裝配工藝,在經過一些列,檢驗之後,它才會是一門合格的火炮,一門口徑三寸、三十五倍徑身管,全長十一尺,炮重八千六百斤8.6鼎,約為2.6噸)的後裝滑膛炮岸防炮,射程兩千一百步約3.2公裡)。
未完待續)
平爐煉鋼,一爐鋼水需要七小時,轉爐煉鋼吹氣)根據不同吹氣方式和氣體空氣或純氧),大約十分鐘到二十分鐘。
煉鋼工業脫硫的方式一般為加入金屬氧化物氧化鈣、氧化鎂)或者堿金屬鎂);脫磷方式則是加入金屬氧化物氧化鈣)、吹氧。
鎳:隕石包含著鐵和鎳,早期它們被作為上好的鐵使用。因為這種金屬不生鏽,它被秘魯的土著看作是銀。一種含有鋅鎳的合金被叫做白銅,在公元前200年的中國被使用。制備方法有碳還原和氫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