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隨著大量生産機械以及上萬臺蒸汽動力機械的普及,帶給大秦的變化以及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以紡織業、採礦業、冶金業、燒制行業玻璃瓷器水泥)、造紙印刷業,以及造船業為代表的工業生産開始蓬勃發展。
生産效率大大提高,極大地壓縮了生産成本,也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而且除了‘天工院’內部的高強度的機械生産,以及鐵軌運輸行業需要的大功率蒸汽機之外,民間的小商人也見識到了蒸汽機的好處,大約十馬力的小型化蒸汽機越來越受到民間商人的歡迎。
像‘十馬力’秦制,)這樣的小型蒸汽機,在新世界尤其受歡迎。
特別是那些擁有數量巨大的土地平原的‘大地主’,普通人耕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當然還是用自己的牛馬來的合適,但是對於人員稀少的新世界,要經營數百畝的天地,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於是在以皇家為首的‘大秦農牧工商聯盟’就開始在新世界大量使用小型蒸汽機。
耕作、脫粒、裁木、打井、抽水、灌溉、打米磨面等等,一臺機器的效率有時候能夠頂頂替幾十人的工作量。而且還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從五馬力的到二十五馬力的都有得選。
只不過大多數時候還是十馬力的最受歡迎,這個不大不小的單位比較適合多種工作······
這就叫作擴大內需!或者再淺薄一點,就是‘農、牧、工、商’之間的相互補足。工業的發展使得從事農業、牧業、漁業以及林業等第一産業的人口必然減少,而多出來了一個新興的‘工人’階級,也就是通俗的‘無産者’。
他們的勞動換來的不是最基礎的生活物資,而是不能吃飽穿暖的錢幣,但是這些錢幣卻能夠透過一種叫做‘購買’的行為,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因此生活物資的價格上漲就成為了必然的趨勢,比如說糧食、肉蛋、蔬菜水果······而這又反過來推動了農業生産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更新。
在老燁的要求之下,工與農或者工與牧之間的關系就變成了一種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而不是透過巨大的剪刀差,大肆收割其中的利潤。普通人或者換一個人也許可以這麼幹,但是他的名字叫做‘瀛思獨燁’,他的身軀是這個國家最高的領導人,是國家名義上的主人。
而他的靈魂則是來自於另一個時空,他的見識已經不是去取金銀能夠限制得了的。於是他選擇盡自己的努力來調和這其中的矛盾,最起碼在他還在的時候不能夠將這個平衡打破······
而除了機械發展十分迅猛之外,在物理、生物、化學、地理這樣的涉及領域更加廣泛的領域,目前發展得仍然十分緩慢。
簡單來說,上輩子老燁上高中的時候,他們的化學老師也只是要求他們會背‘元素週期表’的前三十六種元素、週期表的變化規律,以及其他集中生活當中常見的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
在這個世界當中,這種明明就是客觀存在的東西,但是卻找不到好的解釋方式的問題是十分苦惱的。
我們小學的時候就知道空氣當中的主要三種成分是:氮氣、氧氣、二氧化碳······但是當老燁像‘皇家學府’裡面的學生講解了之後,人家就好死不死問了一句:
“老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好吧,問這個問題的一看就是一個不懂事的‘熊孩子’!我,我是怎麼知道?我能夠告訴你是我小學的‘科學’老師告訴我的?!
嗯,從這一點上看,這小子以後一定是一個大科學家!為了表示對善於提出問題、善於思考的人的鼓勵,這個原本就是遺孤的小孩被偉光正蛋疼)的皇帝賜名為:‘秦瓦’。看起來就像是秦之磚瓦一樣。
沒辦法,教材重新編輯:秦歷xx年xx月xx日,‘大秦皇家學府’榮譽教授、‘天工院’墨學大家xxx,用xx試驗證明瞭xx氣體的存在,並確定了此種氣體的性質及作用······
而為了保險起見,其他的所有有根沒根、有底沒底,所有新興知識都找了人按了上去,只有是不是這個人,乃至於有沒有這個人都不重要,反正又不要求有人查證,只要有就是證據。
未完待續)